貧窮家庭出身的小孩能否翻身?成長社區關係大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Raj Chetty花了十多年研究,是什麼因素讓貧窮家庭的孩子長大成年後,經濟狀況能變好,結果發現,如果這些小孩在就業率較高的社區長大,以後比較可能實現「經濟流動性」,在收入階梯上拾級而上,有優於父母的表現。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Chetty與哈佛大學研究人員Will Dobbie、Benjamin Goldman、Crystal Yang,以及人口普查局的Sonya Porter,分析了1978年至1992年之間出生美國人的資料發現,當父母的就業獲得改善,將貧窮家庭的小孩成年後經濟狀況也會獲得改善。這些孩子自己的父母是否有工作,並非最重要的條件,就算他們失業,只要社區裡同學的父母有工作,也大有幫助。

至於父母就業情況惡化的社區,情況則恰恰相反,小孩成年後經濟表較更差。

Chetty說,父母就業率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代表一個社區是否欣欣向榮。這可能是因為有工作的成年人會成為正面榜樣,或是與其他因素相結合的結果。

這項研究顯示,一個人不見得終生受困於貧窮,貧窮兒童的前景有可能變好。

上述發現呼應了社會學家William Julius Wilson的研究成果。他在1980和1990年代撰寫系列書籍,專注於芝加哥市內貧困非裔居民的經歷,他主張,不僅是在貧窮的環境中成長,而是在其他人都很貧窮的環境中成長,才會影響經濟前景,他指出「一個貧窮但有工作的社區,與一個貧窮但沒有工作的社區是不同的」。

經濟學家研究發現,貧窮家庭小孩在就業率較高的社區長大,以後比較可能在收入階梯上拾級而上,實現「經濟流動性」。(美聯社)

Chetty與他的研究人員警告,他們的研究並未顯示就業是流動性的決定因素,例如婚姻和死亡率的變化也與流動性趨勢高度相關。 

就業 哈佛大學 人口普查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