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實驗室開發新技術 EUV有望擺脫「吃電怪獸」臭名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

美國知名的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LNL)正在研發一種拍瓦(千兆瓦)級的銩雷射(Thulium laser),據稱效率比目前用於半導體極紫外光(EUV)設備裡的二氧化碳雷射高上十倍,可望在多年後取代二氧化碳雷射。

科技新聞網站Tom's Hardware報導,LLNL領導的專案正在評估使用所謂的「大孔徑銩(Big Aperture Thulium,BAT)」雷射技術,來強化EUV的能源效率。這個進展可望為新一代的「超EUV」光刻系統鋪路,未來生產晶片速度會更快,但耗電量卻能減少。

和現有的二氧化碳雷射技術相比,BAT雷射技術可達到拍瓦級的輸出,因此能提高能源效率;而且雷射波長也較短,因此理論上也能提升極紫外光的轉化率;同時,BAT系統使用的二極體激發式固態雷射技術,也能提供整體更好的用電效率和熱能管理。

不過,由於要把BAT技術導入到半導體製造中,將需大幅改變基建設備,因此還需觀察需要多久時間才能獲得成果;目前的EUV系統花了數十年時間研發。

目前的低數值孔徑極紫外光(Low-NA EUV)和下一代的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High-NA EUV)的特點之一,就是都極度耗電,耗電功率分別高達1,170瓩(KW)和1,400瓩。

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LNL)正在研究利用所謂的「大孔徑銩(BAT)」雷射技術,來改善EUV光刻機的用電效率。 路透

有鑑於此,半導體業分析公司TechInsights對半導體廠耗電量發出警訊。該公司預期,全球半導體廠用電量將在2030年達到每年54,000百萬瓩(GW),超越新加坡或希臘一國的耗電量。下一代的High-NA EUV光刻設備進入市場後,耗電量只增不減。因此,尋找更具耗電效率的技術驅動EUV設備,勢必是半導體業的未來趨勢。

新加坡 晶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