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都哪去了?大學生百餘件打工面試幾乎全碰到AI

記者顏伶如/即時報導

華盛頓郵報27日報導,人工智慧(AI)工具普遍使用以及對ChatGPT等聊天機器人過度依賴,使得求職過程變得越來越不真實(surreal);貝瑟爾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t Bothell)大三學生魏斯特(Jaye West)過去幾個月總共申請150個打工機會,面試過程幾乎清一色遇到AI,好不容易才碰到一個願意通話30分鐘的真人。

勞動律師羅恩(Melanie Ronen)指出,科技演進衍生的法律問題恐怕是以往民眾不曾想過的,例如演算法造成歧視。

21歲的魏斯特尋找速食連鎖店麥當勞(McDonald's)、配送服務Gopuff的工作時,是透過聊天機器人完成申請表格填寫,機場安檢包商公司Clear的面試透過機器人進行,讓他覺得「非常詭異」。連鎖墨西哥快餐店Chipotle透過機器人發通知,指示魏斯特一周半之後參加面試,但按時抵達西雅圖分店卻發現經理不在,店裡沒人知道他要來面試。

魏斯特說,感覺好像所有公司都沒有認真看待招聘,遞交申請資料時慢慢出現「沒人會看」的心態,直到本周終於遇到一家華州碼頭公司招攬季節工的經理,不但花30分鐘在電話裡進行面試,還提到所有履歷表都親自查看。獲得碼頭公司打工工作的魏斯特表示:「遇到真人真是太開心了。」

AI工具在求職、徵才過程日漸普及,但勞資雙方的不信任感卻越來越強。某些求職者利用軟體自動生成申請文件,透過AI讓內容優化,短短幾分鐘就能申請數百個職缺。人事主管與招聘經理則在同一時間設法在大量機器人生成、造假、深偽(deepfake)等作品當中,過濾出真正符合資格的求職者,因為某些求職信出自AI之筆,求職者在面試過程一路吹噓,甚至隱瞞真實身分。

網路安全初創公司Vidoc Security Lab技術長莫克薩羅(Dawid Moczadlo)以自家公司作法為例指出,招聘過程若要做到「防範人工智慧」(AI-proof),可以在初期階段就對求職者詢問較多個人問題,最後關卡的面試則要當面完成,包括不惜花費數百元旅費以及一日工資,讓求職者前來接受面試。他表示,涉及程式編碼、解決問題等技術層面的面試,目前仍在尋找如何確保求職者沒有大量使用Claude 以及ChatGPT等AI工具。

人工智慧(AI)工具普遍使用以及對ChatGPT等聊天機器人過度依賴,使得求職過程變得越來越不真實。路透

他說,員工工作時可以使用AI,「但我們想知道的是,在沒有AI輔助的情況下,他們到底有多優秀」。

AI 人工智慧 ChatGPT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