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中共代理人」標籤?專家:效果不大
隨著選舉日益臨近,「中共代理人」的標籤被頻繁用作競選攻擊手段,讓華人社區深感不安。多位候選人都因這類無根據的指控成為攻擊對象,他們譴責這種策略既充滿偏見,又意圖散播恐懼,呼籲停止不實宣傳。相關專家表示,這類激烈言論在選戰最後階段的效果有限,但其分裂性和煽動性卻會對亞裔社區造成嚴重傷害。
10月中,競選布碌崙第17選區州參議員的華裔陳學理,以及競選皇后區第40選區州眾議員的華裔王紹權(Philip Shaw Chuan Wang)都發現競選海報上被張貼「中國共產黨代理人」(China Communist Party Agent)字眼的標籤,讓他們備感憤怒。
這類現象甚至蔓延到非華人的候選人。10月初,長島州眾議會第16選區議員希麗蒂(Gina L. Sillitti)也遭受類似攻擊,一份在長島流傳的文宣資料暗示她的競選活動受「中國間諜」資助。希麗蒂在社群媒體上強烈回應,譴責這種抹黑手法「完全令人厭惡」;她解釋,自己僅收到過一筆150元的捐款,並在相關指控出現時立即退還。她表示,她的競選活動秉持誠信與透明,並批評始作俑者通過散布恐懼和誤導來攻擊她,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原則。
其實,這樣的指控不是最近才發生。長島北罕普斯狄鎮(North Hempstead)鎮議員劉巧怡表示,這種「中共代理人」的指控早已成為政治攻擊的老套路。她回憶,自己參選時也曾遭遇類似指控,這種誣陷手段不僅散布恐懼,更試圖讓亞裔社區噤聲,「這種恐嚇性宣傳分裂且充滿種族歧視,對我們亞裔社區傷害極大。」
刘巧怡批評這類宣傳讓亞裔在反駁時陷入兩難,並強調候選人無法完全掌控所有捐款者的背景,「如果有人對我們的政見有意見,應該正面討論,而非透過這種分裂社區的方式。」
策略家楊元(Trip Yang)表示,為維護民主,不應隨意進行無根據的指控,這可能會引發對亞裔的更多騷擾與攻擊。他認為,亞裔作為美國公民,積極參與選舉並貢獻社區,無論哪個黨派,若無具體證據,不應輕率將他們指責為「中國間諜」,這既危險又不公正。
競選顧問紀炫宇則認為,隨著選舉進入白熱化,使用「中共代理人」等激烈言論的策略效果有限。他表示,華裔選民對中美關係已有一定了解,不會輕易受到這類指控的影響。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