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之光 傅立倫膺選中研院院士
美國太空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資深科學家傅立倫日前獲選為中央研究院第34屆院士,肯定了他在海洋衛星遙測領域的卓越貢獻,他的研究對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台灣科學界增添光彩。
傅立倫1972年自台灣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赴麻省理工學院(MIT)深造,專攻物理海洋學,並與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合作,參與多項海洋物理研究並進行實地數據收集。
1980年,NASA發射首顆海洋衛星成為傅立倫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他加入JPL,開始從事衛星探測和遙感工作,專注於海洋物理研究。此後40多年,傅立倫參與四個重要衛星任務,平均每十年一個突破性項目。最新的是2022年發射的SWOT(Surface Water and Ocean Topography)衛星,也是目前最先進的雷達衛星。
傅立倫的研究揭示了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核心作用。他指出,大部分被溫室氣體吸收的熱量都儲存在海洋中。如果沒有海洋,地球表面溫度可能高達70度。他解釋了海洋調節全球溫度的機制:在寒冷地區,海水吸收熱量後沉到海底;在赤道地區,海水上升並釋放熱量。這個過程中,海洋吸收的熱量多於釋放,因此累積了大量熱能。
SWOT衛星將海洋觀測解析度從200公里提高到1公里,提升了200倍。這項技術突破讓科學家能更精確觀測海洋洋流變化,尤其是重要的垂直熱量和二氧化碳傳輸過程。傅立倫指出,過去30年的發展使科學家能觀察到200公里尺度的洋流變化,但最關鍵的過程發生在約10公里的更小尺度上。
傅立倫的研究具有廣泛的實際應用。在海岸管理方面,他指出全球各地海平面上升速度不一,這些信息對海岸管理至關重要。在防洪方面,過去20年的海平面上升使颱風造成的水災更易深入內陸。
SWOT衛星不僅能觀測海洋,還能監測陸地上的河流和湖泊。只要河流寬度達50公尺,SWOT就能觀測到,並能通過水面高度計算出流速。這項技術對全球水文管理極為重要,能直接測量水位變化,對預測和管理洪水、乾旱至關重要。
傅立倫指出,近幾十年來台灣發展迅速,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令人驕傲。許多當年回台灣發展的老同學,現在都成為企業界的翹楚。
談到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傅立倫表示,成為中研院院士是一種莫大的安慰和榮耀。對於年輕人,傅立倫建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應該根據自己的判斷力和機遇,為自己創造機會。他強調,成功的關鍵在於控制可控的因素,並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把握機遇。「你需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力,並且為自己製造機會,而不是等待機會降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