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政府近3年媒宣費 「得標廠商集中度高」

記者王千豪/台北14日電

民進黨政府過去幾年執政,被稱為「大內宣」的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預算常遭詬病。立院預算中心針對政府媒宣費報告指出,各機關媒宣費連續三年的得標廠商採限制型招標居多,且「得標廠商集中度甚高」,恐使政府政策及宣傳業務未能擴及社會大眾,必須檢討適妥性。

明年度中央政府各部會媒宣費總共編列14億9288萬6000元(台幣,下同,約4675萬美元),較今年度增加5.9億餘元。立院預算中心調查近3年媒宣費辦理情形,提出四大問題,包括撙節不易落實、執行未盡理想、得標廠商過於集中,以及未能具體衡量宣導效果等。

預算中心報告指出,部分機關媒宣費執行未盡理想,經詢問各機關的回覆是,部分宣導活動因故停辦或取消,或改以較經濟方案執行宣導,或依業務實際需要撙節支出,致執行率未如預期,但這些執行率連年偏低的機關,媒宣費預算卻未明顯減編,甚或增編。

政府機關媒宣費多以限制性招標方式辦理,預算中心直指,部分機關得標廠商的集中度有待檢討;依今年度公務預算、特別預算及非營業基金預算的媒宣費合計數排名,依序為衛福部、經濟部、勞動部、農業部、教育部、內政部、交通部及客委會;這些機關110至112年度(2021至2023)前10大廠商媒宣費的概況,其中執行金額逾1000萬元多為電視業者或行銷公司,且連續3年為前10大廠商的家數介於2至6家。

預算中心示警,各媒體業者宣導管道的閱聽眾群不同,得標廠商倘過於集中,恐使政府政策及業務宣導未能廣及於社會大眾,建議檢討得標廠商集中度的妥適性。

中央政府明年媒體宣傳費暴增引發質疑。圖為行政院長卓榮泰舉行記者會,媒體直播。(本報資料照片)

此外,預算中心也說,部分機關辦理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所訂績效指標未能具體衡量宣導成效,或宣導平台的政策宣導影片觀看次數過低。例如,打擊詐欺的宣導以總觸及人數為績效評核指標,很難客觀反映民眾識詐意識提升程度。

預算 內政部 教育部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