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訪杜甫草堂 追問接待高層「連宋馬吳怎麼樣?」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23日在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副主任潘賢掌等官員陪同下,參訪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這是「詩聖」杜甫曾經居住的地方,滿滿的文人氣息,儘管下著小雨,馬英九仍饒有興致地逛了一圈。面對草堂接待高層說曾經待過連戰、吳伯雄、宋楚瑜、馬英九等台灣政要,馬英九反問覺得這幾人怎麼樣?園方則表示「各有風采」。
馬英九與宋濤參觀時,解說員說杜甫一生創作一千多首詩,有240餘首創作於成都時期,宋濤說200多首「這麼準嗎?」解說員則回以肯定。而在看杜甫遺像時,宋濤和馬英九討論,不同時期繪畫、雕刻的杜甫像,有時候比較胖、有時則比較瘦。
在聽聞杜甫58歲於湘江疾病交錯而死,馬英九說「58歲太年輕了」,並表示抗法名將孫開華(中法戰爭時在淡水擊退欲登陸的法軍)也是58歲逝世。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23日當地下雨、氣候濕冷,馬英九在進入茅屋參訪時,疑似表達想要帶帽子,向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說「我的頭都淋濕了」,罕見露出微慍的一面,隨後旁人地上帽子,不久後的室外行程都有專人替他與宋濤撐傘。
在參觀完草堂內的工部祠後,馬英九看到外面有一群「遊客」,便如先前訪陸時般揮手高喊「大家好」,「遊客」們也予以回應。
馬英九還參觀杜甫草堂內的余光中「鄉愁」全文石碑,馬英九詢問余光中何時首次返回大陸,解說員說是1990年代。而現場的草堂高層還說,自己有接待過連戰、吳伯雄、宋楚瑜、江丙坤,這次再接待到馬英九,覺得甚感滿足,馬英九反問:覺得我們怎麼樣?這位高層則說「各有風采」。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參觀期間,馬英九與宋濤有許多互動,但隨行拍攝的媒體因為維安人員的安全距離要求,並無法捕捉到太多細節。隨後馬英九與宋濤則一齊出席在草堂書院舉行的「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座談會」,兩人致詞後進入閉門座談環節。
成都杜甫草堂是詩聖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西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帶著家人來到成都,第二年春天,在浣花溪邊營建「草堂」而居。杜甫先後在此居住三年九個月,創作詩歌有240餘首流傳至今,成都草堂由此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並重建茅屋,後歷經多年發展,杜甫草堂演變成占地近300畝,成為現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最具特色的杜甫紀念遺址,也是川西古典園林的代表。
代表性文化遺跡有大廨、詩史堂、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茅屋、唐代遺址等。此外,始建於1929年的一覽閣(原稱一覽亭),則是民國初期成都地區的建築精品,據館方研究,頂樓牆體內鑲嵌的書法碑刻,是民國時期川內書法大家張寔父於1929年4月為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三路軍司令、好友王思忠所書的《滿江紅》。
1952年杜甫草堂經全面整修後,正式對外開放。1955年杜甫紀念館成立。文革期間,草堂萬佛樓被毀,曾有人撰文回顧,文革中園內園外都是一樣的貼著大字報,拉著紅橫幅,「揚李抑杜」風潮之下,杜甫一夜間成了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言人,草堂當時「雜草橫生」、「破敗不堪」。
1980年後又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收藏各類文物藏品資料5萬7,220件(副/冊),是當代最大的杜甫研究資料和杜詩書畫的收藏展示中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