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洛斯說「總回報」已死、別買債券基金 專家:信一半就好
品浩(PIMCO)共同創辦人葛洛斯(Bill Gross)最近在個人網站上宣稱,債券「總回報」策略已不再適用,債券基金就別買了。此話可當真嗎?專家認為,投資人不妨信一半就好。
道瓊社報導,葛洛斯昔日有「債券天王」之稱,當初就是靠著向投資大眾兜售債券基金而成為億萬富豪,如今他卻說自己在1980年代鼓吹的「總回報」策略不管用了,債券基金不必買了?此話乍聽之下令人錯愕,但不表示就他的說法不正確。
葛洛斯在2014年離開品浩,五年後又從駿利(Janus)退休。日前他在個人網站上撰文宣稱:「總回報已死,別讓他們賣你債券基金。」
巴隆周刊資深記者Ian Salisbury指出,葛洛斯總是有語驚四座的本領,而且他已退休,不必再為銷售債券基金煩心,他說的這番話有點道理。
什麼是「總回報」策略?
葛洛斯當年協助打響的「總回報」概念,大意是:債券投資人不應只聚焦於債券利息,也該重視資本利得,就像股票投資人既可賺股利,也可賺股價價差一樣。
但問題是,債市市況已今非昔比。1980年代時,美國長期公債殖利率高達15%,因為債券價格上漲時,殖利率下降,所以一旦利率開始下滑,債券價格有很大的上漲空間。今天,10年期美債殖利率在4.4%上下,容錯空間小多了。
同時,近年來,隨著利率大幅上揚,債券投資人損失慘重。債券多頭宣稱聯準會(Fed)降息在望,不久就會逆轉美債頹勢,但葛洛斯認為投資人不應指望那種結局肯定會發生。
這種策略為何不適用了?
葛洛斯指出,理由之一是,發行在外的美國公債數量激增,過去一年來就已增加10%。他預料,美國公債供應量快速增加,終會使長期公債價格漲勢難以為繼,無論Fed日後會怎麼做。
葛洛斯寫道:「辯稱利率會下降的人士,必須對抗美國公債供應量擋也擋不住的升勢,以及債券價格如西西弗斯般滑落的跌勢。」(西西弗斯是希臘神話人物,因遭眾神懲罰而陷入「把巨石推上山頂後又滾下,必須再推上山」,如此這般周而復始的困境。
葛洛斯提到,先鋒總債券市場指數基金(Total Bond Market Index Fund)--一檔熱門的代表性基金--不只這一、兩年績效欠佳,過去五年來平均每年總回報都是負數。五年對等待收割債券投資收益的退休旅來說是漫長的時間,尤其債券又被視為投資組合當中最穩當、可靠的資產。相較下,股價波動大,通常配發的股利也低於2%;另類投資則流動性低。
專家建議折衷解決辦法
Salisbury提出一個解決辦法:繼續持有能孳生收益的資產,包括債券,但揚棄葛洛斯開創的「總回報」概念。
要達此目標,投資人應試著讓視野跳脫投資組合的整體績效數字,只把足夠的資產投資在債券,以及像定期存單(CD)這類類似現金的投資工具,以備支應緊急之需以及生活開銷。其餘資產可長期停泊在股市。
他提議,建置一個債券梯(bond ladder)或CD梯,也就是買進一系列到期日不一的債券,這種策略有助於投資人有效管理固定收益投資。短期債券,像是6個月期美國國庫券,目前殖利率約5.4%,可讓投資人鎖住儘可能高的利率;中期債券,例如5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目前4.45%左右,債息少了一點,但仍能提供數年的保障,防範美股跌入空頭市場。
總而言之,投資人可採信葛洛斯一半的建議,一方面揚棄「總回報」策略,不再把投資債券視為額外再賺一些利差的操作;另一方面,回歸債券投資初衷,把它視為一種理財規劃工具--一種保護你的存款,並鎖住收益以支應預算支出的方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