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日記/反攻大陸夢碎 對美情感複雜

記者程嘉文/台北5日電

由國史館授權、民國歷史文化學社邀集學者編輯校注出版的故總統蔣中正日記,近日發行第二批,時間是1955至1960年。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呂芳上指出,這段時間的台灣,逐步從1949年的風雨飄搖中站穩腳步,蔣在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積極於整軍備戰,履行反攻大陸的誓言。然而受限客觀條件,始終無法如願。

呂芳上說,從日記可看到蔣篤信可以反攻大陸,天父一定幫助中華民國復國;然而現實狀況是,美國明顯不支持反攻。蔣對美國的情感始終複雜,一方面在經濟與軍事建設上需要美國援助,同時又要提防被美方控制甚至顛覆。因此在國府官場中,表現「挾美自重」的吳國楨、孫立人,分別遭到流亡與軟禁的下場。蔣在1960年代的日記中也寫道,南韓李承晚、南越吳廷琰之類,被美國暗中扶植勢力推翻政府之例,絕對需要慎防。

蔣在1960年第二屆總統任滿時,曾思索安排類似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之類人選續任,自己則掌握實權。但是思量再三,覺得沒有別人能在全黨全國服眾,決定修改臨時條款,連選連任,引發國內外不少批評。

而隨著兩位蔣總統日記公開,也可看出父子個性的差異。學者指出,這源於兩人寫日記時,各自的身分不同,也因為他們成長背景的相異。

政大歷史系教授劉維開說,蔣中正從1925年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此後都是國家領導人,所以日記中呈現的,也是由上對下的視角。反之,蔣經國到1970年代擔任閣揆之前,一方面是政府中的官員,同時又是領袖的兒子,這讓兩人日記呈現的風貌,有很大的不同。

1954年9月,蔣中正總統至圓山忠烈祠主持秋祭國殤,右一為參軍長孫立人。(本報資料照片)

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君山則認為,蔣中正很早就有類似古代君王的「實錄」、「起居注」概念,在世時就會將日記節錄篩選後發表。至於蔣經國受蘇聯教育影響,很不喜歡在外留下紀錄,不喜歡被外界窺知內心,外界早期甚至不清楚其日記的存在。因為他早期日記是應父親要求而寫,到了父親病重以後,才比較能放膽寫自己的感受。

蔣經國 中華民國 南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