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罹患「通膨腦」輕症?克魯曼呼籲6月就降息 別再拖了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美國通膨率在2021年至2022年扶搖直上,一反數十年低通膨走勢,令許多人驚愕不已,所以不難理解為何近來通膨已大幅降下來,至今仍有觀察家警告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夢魘將重現。

較難理解的是,財經評論員持續把每個經濟問題歸咎於通膨妖怪作祟,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稱這種症狀為「通膨腦」。他擔心,美國聯準(Fed)可能受此影響,以致讓利率維持在太高水準太久。

「通膨腦」症狀發作兩實例

克魯曼說,最近有兩個「通膨腦」症狀發作的實例。

第一個例子是,本月密西根大學發布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顯示5月消費者信心大幅降低,消費者舉出諸多因素導致信心降低,但媒體評論幾乎全都歸咎於(未來一年和未來五年)通膨預期竄升。但5月終值發布後,原先公布的通膨預期升幅大致消失。消費者信心仍明顯下滑,但密大新聞稿指出,主因是對勞動市場和利率的顧慮,而不是通膨疑慮。

另一例是,Target、沃爾瑪等大型零售業者最近宣布調降產品價格。零售商之所以降價,想必是因為預見需求疲軟得令人憂心。許多報導卻把降價描述成通膨的一種症狀--假定通膨削弱消費者的購買力。但克魯曼指出,事實是,自2022年夏季以來,美國工資增速已超前通膨。或許,需求減弱另有其因。

這兩個例子都顯示,評論員似乎決定把一切問題怪罪於通膨,卻漠視其他可能的顧慮和風險。

ECB即將降息vs.Fed按兵不動

全世界最舉足輕重的央行是Fed,其次是歐洲央行(ECB)。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和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這兩大央行都卯足全力抗通膨。

但如今,隨著大西洋兩岸通膨顯著降溫,ECB看來6月6日可望啟動降息,但幾乎沒人認為Fed會在6月11日至12日的決策會議中決議降利率。差別在哪?

歐洲衡量通膨的「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HICP)過去一年來只攀升2.4%,接近ECB的2%通膨目標。

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因為包括屋主約當租金(OER),無法與歐洲的HICP直接比較。美國勞動統計局(BLS)縱有發布美國HICP估計數據,4月數據尚未出爐,但克魯曼依據消費者物價資料推估為2.5%,幾乎跟歐洲沒兩樣。

況且Fed也明白,居住成本大致是評估通膨壓力的落後指標。那麼,Fed為何降息意願遠不及ECB?主因是今年第1季美國通膨數據一連三個月比預期「熱」。然而,克魯曼認為,官方數據是否充分經過季節效應調整(例如眾多企業傾向在年初時節調漲價格),以及涉及金融服務價格等技術細節,都可能導致年初通膨升溫的錯覺。

Fed面臨兩大風險:通膨回升vs.經濟衰退

克魯曼表示,他無法確定今年初通膨回升是否真是統計上的錯覺,但Fed此時為經濟導航必須在兩種風險之間作衡量:太快降息可能助長通膨復熾,太慢降息可能使經濟被高利率壓垮。

密大消費者信心調查和大型零售商降價,加上就業市場景氣走軟的跡象,或許指向第二種風險。克魯曼擔心Fed罹患「通膨腦」輕症,以至於太聚焦於第一種風險,卻輕忽第二種風險。

克魯曼表示,假如由他決定,他會在下個月小幅降息。然而,照目前情況看來,Fed似乎受之前或許有誤導之嫌的通膨數據影響,可能至少等到7月、待更多數據出爐之後,才會降息。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路透

他寫道:「但我真的真的希望,Fed別再等了。我們承擔不起Fed通膨腦症狀發作的後果。」

克魯曼 降息 利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