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衣架廠的抗爭故事:企業求關稅保護 專家嘆資源花在訴訟上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現年72歲的美國男子梅格努斯(Milton Magnus)在阿拉巴馬州有家衣架廠,20多年來他力阻自中國進口的便宜衣架,努力尋求政府保護以挽救他的公司;但經濟學家指出,關稅無法阻止全球競爭對手。

梅格努斯最早在2003年、就他認為的低價銷售不公平競爭的中國衣架赴聯邦機構作證。2008年,他協助說服美國商務部對這些進口自中國的衣架開徵高達187%關稅。他指控了好幾家美國進口商逃避關稅,並派遣調查員前往多個亞洲國家,查證登記的工廠地址。

雖然美國政壇兩黨議員這幾年來都支持關稅,但梅格努斯的掙扎並沒能為他帶來預期中的成功,美國製造商,尤其是一般性的低端產品製造商,仍面臨重大挑戰。

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家普拉薩(Eswar Prasad) 指出:「問題在於美國政府是否應該動用任何資源來保護這一部分的製造業。」

課關稅保護企業

中國自1990年代開始襲擊美國製造業,15年間,美國估計裁減了200萬個工作機會。中國的鋼絲衣架也是在那個時期開始流入美國。到了2004年,美國衣架工廠幾乎凋零殆盡。

梅格努斯的M&B是少數碩果僅存的公司。他保住阿拉巴馬廠,但關掉了在維吉尼亞州的工廠,裁掉那裡的80多名工人。梅格努斯也曾向中國採購,甚至考慮遷廠過去,但律師在2007年提出一項策略:抗爭。梅格努斯因此向美國商務部提起「反傾銷」訴訟,指控中國製造商以低於當地銷售的價格出口衣架,違反國際貿易法。

中國製造商沒有出席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最終聽證會,但出席的美國進口商表示,美國的衣架根本沒有競爭力,而且除中國外,還有許多國家都能以更便宜的價格生產衣架。2008年,梅格努斯獲商務部裁定勝訴,並對中國衣架徵收高達187%的關稅。使其銷往美國的數量銳減。

勝利如曇花一現

對梅格努斯來說,這本來應該是故事的結局,可惜勝利並不長久。

他隔年得知,有越南和台灣的鋼絲衣架運抵美國港口,於是又聘人前往調查。因為沒發現台灣的衣架工廠,他懷疑部分衣架來自其他地方;在越南,發現一些工廠只是在中製衣架上多加一個部件,原產地就標示為越南。梅格努斯2011年再對台灣和越南提出貿易訴訟,商務部也開始對這兩地徵收關稅。

但此後,又有來自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和斯里蘭卡的衣架出現。梅格努斯不斷抗爭。他和其他人2016年遊說促成「執行與保護法」通過,允許他們對海關及邊境保護局提訴,向多家美國衣架進口商逃漏關稅的行為索賠。

梅格努斯無奈表示:「這就像坐雲霄飛車,我們提出貿易訴訟,市場對我們的需求就大增,然後又出現新的規避方法,需求又下降。」

去年底,M&B開始虧錢。柬埔寨和南韓的衣架疫情平息後進了美國,比梅格努斯的便宜30%。他的客戶開始轉向去買他們衣架。梅格努斯的團隊鎖定了柬埔寨一家名為Alpha Hanger的公司為目標,認為該公司由本該被課徵187%關稅的陸企經營。商務部尚未決定是否為此進行調查。

資源花律師身上

長達20年的貿易抗爭讓梅格努斯花掉200萬美元左右的律師費,他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也花在法律訴訟上,這個代價不可謂不高昂。

經濟學家表示,關稅並無法阻止全球競爭對手。華盛頓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經濟與貿易副總裁林西康姆(Scott Lincicome) 表示,企業投入大量資源尋求保護,這些資源本來可以用在經濟的其他方面,結果「都花在了律師和說客身上」。

美國企業主梅格努斯在阿拉巴馬州經營衣架廠,20多年來力阻自中國進口的便宜衣架,尋求政府以高額關稅保護。(取材自M&B官網)

梅格努斯單純地認為,「為什麼美國的衣架不能在美生產」,但對許多消費者來說,價格最重要,一個外國衣架的價格要低上幾美分。

關稅 商務部 越南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