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投資數千億恐打水漂?MIT教授預測熱潮後的3種情境
OpenAI 2日宣布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募得66億美元,公司估值來到1570億美元;參與者包括輝達、微軟。麻省理工學院(MIT)一位經濟學家則表示,科技業砸數千億美元投資AI基礎設施,但這些大筆資金多半將付諸流水。這是為什麼?
MIT應用經濟學教授阿傑姆奧盧(Daron Acemoglu)接受彭博訪問表示,圍繞著AI的炒作可能無法滿足崇高的期待,「將會浪費大量金錢」。
阿傑姆奧盧估計,未來10年內,只有5%的工作適合被AI取代或重度仰賴其協助。
這代表,預期AI引發的巨大效率和生產力提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可能不會實現,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如此。「你不可能從那5%中產生經濟革命。」阿傑姆奧盧說。
主要擔憂之一是,像微軟、亞馬遜和Meta平台這些雲端巨頭,在輝達AI晶片上的巨額投資,可能不會帶來相應的營收激增。
如果投資人開始仔細審視這些投資的利潤率和預期回報時間,終會導致AI熱潮突然降溫。阿傑姆奧盧最終認為,AI熱潮有三種可能的發展情境,而且都不算太樂觀:
1. 最樂觀的情況是,AI熱潮降溫,部分技術獲得實際應用與推廣。
2. AI熱潮持續至2025年,最終導致科技股崩盤,情況類似千禧年「網路泡沫」。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與科技業主管將對AI幻滅,從而出現「AI春天之後迎來寒冬」的局面。
3. AI熱潮延續更多年,企業紛紛用AI取代人類工作,卻「不知該拿它怎麼辦」。當企業最終發現這項技術無法如期運作時,科技公司將被迫手忙腳亂地重新聘用員工。
阿傑姆奧盧認為,最有可能是第2與第3種情境的結合,直言「當炒作加劇,跌落不太可能會是軟著陸」。
儘管對ChatGPT這些大型語言模型的能力印象深刻,但阿傑姆奧盧認為,由於可靠度問題,它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取代人類在職場的地位。
「你需要非常可靠的資訊,或是讓這些模型準確執行過去由人類完成某些步驟的能力,」阿傑姆奧盧說,「它們在某些領域,例如程式設計,在人力監督下能做到這點,但多數情況下無法做到。這讓我們清楚看見當前的現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