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市長吳弭談歧視 亞裔要先達到「改變的轉捩點」
新冠疫情激化全美仇亞情緒,身為波士頓第一位女性亞裔市長的吳弭,上任至今常遭遇各種謾罵或示威抗議;但吳弭說,政治人物最容易做的,就是「什麼都不做」,當決心採取行動改變,也預期這些變化會引發反對聲音時,「不要將這些反應視為是對個人的攻擊。」
吳弭表示,美國人正處在緊張、分化且惡毒用語充斥的環境,攻擊女性或亞裔並非新現象,經歷疫情,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情緒與壓力,但她把這些攻擊謾罵,都當成是自己學習的課程。
「種族主義與仇恨,經常把一個人刻板化。」吳弭說,看到全美各地仇恨亞裔事件發生,令人痛心,她也會擔心母親、姊妹與其他亞裔耆老的安全。
來源:世界新聞網
她說,如果知道某個人,雖然不認同對方,但仍會理解有些決定是許多因素造成,也知道有很多不同的身分認同存在,「但仇恨、種族主義者,不會因此放你一馬,他們對族裔存在刻板印象。」
吳弭說,許多的歧視與偏見,都來自對族裔的刻板印象,「只有當亞裔在領導階層的人數達到『改變的轉捩點』,才有希望去除這種族裔包袱。」
她舉例,2013年她當選市議員後,波士頓市13個市議員從一名女性跳升到兩位,但總有人質疑女性的問政績效;等到女議員人數陸續增加到4位、6位後,「市民對女議員習以為常,性別也就不再成為話題。」
「同理也可以運用在亞裔從政。」吳弭說,只要愈多的亞裔成為民意代表或官員,就可以減少針對族裔的無理質疑與批評,也將有更強大的發聲音量。
現在地方政府已經有愈來愈多亞裔女性從政,但對照亞裔人口而言,亞裔民代官員人數仍趕不上人口比例。
吳弭說,有些人只要看到外觀和他們不同的人當上一官半職,就感到自己的權力退散,感到自己無法再掌握系統,但「愈多不同膚色的人代表社區,更能展現多元的意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