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硬幣+芭比 黃柳霜唯一亞裔
1990年,美國政府訂定5月為「亞太裔傳統月」紀念1843年5月7日首位日本人定居美國,與1869年5月7日由貢獻最大的中國工人完成了太平洋鐵路(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值此佳節,各地亞太族裔正在熱烈慶祝。1959年成立的Mattel公司,就是芭比娃娃(Barbie Fashion dolls)製造商,今年也推出黃柳霜人型的洋娃娃凑熱鬧了。
曾參演60部以上電影
黃柳霜是誰呢?早期華裔影星,英文名字Anna May Wong(1905-1961)。她曾參與60部以上影片的演出,辛苦一輩子,卻一點榮譽也沒得過。1926年,好萊塢興建「中國戲院」 (Chinese Theatre)時,是她打下第一根鐡釘子,自己卻沒有留名水泥地上。
不過,美國鑄幣局(US Mint)決定根據憲法第19修正案提高女權的規定,自2022至25這三年期間,每年推出五款全新的25 Cents硬幣。每款選擇不同族裔及領域,兼具多元背景傑出女性的頭像,作為圖案。總發行量3億枚。黃柳霜已在去年第一批被包括在内。不只是她個人的身後哀榮,也是對歷史負責的嚴正態度。
柳霜曾自稱是第三代華僑。現在我們聽到「第三代」, 一般的認知是「Generation Z」年代出生的人,祖父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移民來美的。她的祖父卻要推前一個世紀,也就是進軍加州「淘金」(Gold Rush)那段時期。
到了她的父親的年代,一家人侷促洛杉磯「中國城」的洗衣店謀生。當年她的鄰居全是歐洲各地的移民,她很活潑而好交際,學會多種歐洲語言。父親晚年回國長住台山老家。家中八名子女當中,她是老二,經常分擔家務,是一個「早熟」的女孩。到妹妹們都入學、升學時期,學費都是這位二姊負責張羅。
1919年,14歲那年,《紅燈籠》(Red Lantern)工作隊到中國城拍戲,她常趕去看熱閙,大家都叫她「好奇的中國小孩」(CCC, Curious Chinese Child)。他們需要臨時演員,就選她扮成英國人情婦。兩年後,她毅然輟學以演戲為職志。
當年服裝界的「標誌」
此後30年間,她平均每年拍兩部影片,其中60%屬於無聲默片。電視時期,她並未缺席,在各類節目上出現之外,曾於1951年秋季,主演《 柳霜女士的藝廊》(The Gallery of Madame Liu-Tseng)節目,真名假戯,骨董店老闆現身説法。一共10集。
1920年代彩色片子出場時,她就參加《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與《巴格達竊賊》(The Thief of Bagdad)兩片的演出。大膽的作風,引起保守人士的議論紛紛。
不過,從那時起,她即被公認為服裝時尚界的一個「標誌」(Icon)了。1928年,她遠征歐洲,擴大發展。沒想到因為跟幾位女星很接近,個人的「性向」問題,被引起議論。
她曾回答婚姻問題,說道:「我寧願跟自己的弟弟結婚」(I would rather marry my brother)。演出的幾部德語片子,又被批評美國腔太重。她不服氣,勤練正確德語的發音。不過,兩年後就回美國了。
「五四運動」之後,是中國新文學發展的鼎盛時期。走在時代尖端的北京大學,在1932年,曾頒授黃柳霜名譽博士學位。可見國人對這位僑胞的敬重。
她原是一位中華「龍女」,由於戲中劇情的錯亂,卻有東洋「蝴蝶夫人」的亂象與誤解。如地下有知,看到自己是唯一無二的亞洲臉孔雕鑄在錢幣上,出現在自己的出生地,甚至世界每個角落,也許會頷首莞爾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