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裔創業家透過食品、廚具 弘揚傳統美食與文化
美食無國界,越來越多的食品標榜傳統的原料和口味,提供消費者多元文化之下道地的「家鄉味」。ABC新聞「早安美國」節目採訪了幾位亞太裔的創業者,說明他們如何成功地將個人背景以及對食物的熱愛融匯在一起,為品牌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1.Fly by Jing辣椒醬
辣椒醬新品牌Fly by Jing被視為「老乾媽」強勁對手,創始人高靜(Gao Jing)說,味道是彌合文化差距的最好方式。Fly By Jing稱他們的產品不是傳統的、而是個人的,鼓勵消費者用自己的方式使用這些產品。高靜推出Fly By Jing時,人還住在上海,她說,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四川的辣味是令人興奮和吸引人的,「當人們嘗到某些菜餚時,眼睛會為之一亮」。
在參觀了美國最大的天然食品展Expo West後,高靜認為,亞洲風味的產品明顯不足,促使她推出Fly By Jing。提到招牌商品純天然「四川辣椒脆」,高靜表示,她知道西方人會對這個感興趣,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太多類似產品,她希望這類口味的產品能在美國市場獲得認可,在每個人餐桌上佔有一席之地。
創業成功後的高靜,也不忘支持其他亞太裔創立的食品和飲料品牌。高靜說,她的冰箱總是放著Sanzo氣泡水,她欣賞創始人羅卡(Sandro Roca)在碳酸飲料產品上加入的亞洲元素,例如四季橘、香橙和荔枝口味。她也欽佩阮珊卓(Sandra Nguyen)在阮咖啡供應公司所做的事,為提高越南農民的經濟地位,阮珊卓直接向當地的咖啡小農採購豆子,再運到紐約布魯克林烘焙。
2.桃福餐廳品牌商品(Momofuku Goods)
桃福(Momofuku)餐廳老闆、廚師和創始人張錫鎬(David Chang)說,如果有機會去旅行,就會知道各種美食之間存在許多共同交集。這就是食物對他來說最酷的地方,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在尋找什麼是美味,並且「英雄所見略同」。
從辣椒脆片到調味鹽、麵條和醋,這些亞裔美國人廚房必備的食品起自於張錫鎬一個簡單的目標:重新定義美國家庭食品儲藏櫃的樣貌。
張錫鎬說,成長過程中他絕對想不到曾在學校被嘲笑的午餐,有朝一日會成為受歡迎的食物,但他仍有許多工作要做。張錫鎬說,為什麼超市賣的醬油只有一兩個品牌,卻有十幾種橄欖油?為什麼拉麵被認為是廉價的,但人們願意會為義大利麵付更多錢?他表示,這些現象如今已稍有改善,但離他們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3.Material廚具
可持續性廚具品牌Material的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尤妮斯·賓(Eunice Byun)說,該公司希望生產讓人們可以經常使用、功能性強、設計美觀的產品,提供烹飪者購物新體驗。
尤妮斯說,在她成長過程中,總是因為拿海藻或魷魚乾當零食而被嘲笑,所以現在看到某些食品或口味被廣泛接受,簡直不可思議;但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夠透過陶瓷等物件將歷史或藝術元素帶入廚房,這些陶瓷是用韓國某地的五種泥土製成,當地人世世代代都從事陶瓷創作。
和高靜一樣,尤妮斯也說,她的飲料櫃裡總是放著從亞洲網路雜貨平台Umamicart所購買的Sanzo;她也總是為來家裡的大小朋友們準備Partake的雙倍巧克力餅乾。
4.Country Archer牛肉乾
牛肉乾品牌Country Archer執行長和聯合創始人尤金康(Eugene Kang)表示,多虧亞太裔美國人的團結與支持,讓他在創業起頭難、爭取進入市場的階段,幫助他和Country Archer成長。
當是拉差辣椒醬(sriracha)正流行時,尤金康說服了生產是拉差的匯豐(Huy Fong)食品與他合作,創造出sriracha風味的牛肉乾。他說,這讓Country Archer在市場上很快嶄露頭角,他永遠感謝他們為他所做的一切。尤金康表示,現在該他「把愛傳下去」,如果有什麼可以幫助一個年輕的創業者,他很樂意提供建議。
尤金康在韓國移民家庭長大,祖父揣著不到20美元來到美國,後來開了家便利店,因為這是個不需要講太多英語的生意。尤金康說,從小在雜貨店的食品堆裡長大,他的家庭從這裡開始,到現在他能成為擁有食品品牌的亞太裔美國人,讓他既感慨又感動。
5.Rooted Fare食品
美籍華裔的艾胥莉·謝(音譯,Ashley Xie)和海蒂·余(音譯,Hedy Yu)是兒時玩伴,同樣出身移民家庭,兩人一起創業,帶來了既懷舊又新穎的美食,例如脆爽黑芝麻醬(Black Sesame Crunchy Butter)。艾胥莉說,能夠展示華人的口味是一種榮譽,特別是作為餐館老闆的女兒;她終於可以擁抱伴著她長大的味道與文化,並且得到社區的支持。
海蒂也有同感,她說,分享從小到大的食物風味,對她們來說充滿了動力。提到他們受歡迎的產品,海蒂說,有時顧客會直接對她們說,真不敢相信以前沒有這樣的東西。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