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死神 在黑白與彩色之間穿梭
我是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粉絲,剛看完他的第13部作品《奧本海默》。此片不是諾蘭最擅長的科幻。雖然他堅持不用電腦特效(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CGI), 產生的視覺依然震驚感官。
片子借用了兩個典故:一個來自改編的小說《美利堅普羅米修斯 -J·羅伯特·奧本海默的成功與悲劇》(American Prometheus: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一個源自《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的一句話:「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它們直指《奧本海默》的悲劇人生,也幫助視者深層思考。
席尼墨菲 演活本尊
席尼·墨菲(Cillian Murphy)肩挑主角。他就是那個在諾蘭導演的《敦克爾克》(Dunkirk,2017)裡頭,神情虛脫如困坐冰山頂端的北極熊;生還之後,又錯殺救命恩人的軍曹。墨菲捕捉的迷茫失焦,令人嘆絕。
誰能類比普羅米修斯?那位偷火種給人類,卻遭懲罰的神?奧本海默兢兢業業,領頭發明了原子彈,以為就此結束二戰,可是又因雙手沾滿鮮血,成了死神。不久迫上聽證會,飽受煎熬。餘生從此黯淡。
造型師縝密考據,把每個角色打理得與本人形似十足。以席尼·墨菲舉例:他手持煙斗、雙手或單手插腰、襯衫打好領帶、外罩筆挺西裝。他早期求學,在同儕之間並不討好。他腦裡塞滿了五彩爆裂的星星之火。夢魘驚醒的狀況,讓人憶起另一部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的科學家 - 約翰·納許 (John Nash) 。奧本海默企圖毒死導師的事件,傳純屬虛構。
諾蘭交叉的彩色與黑白的剪接,沒分開實與虛、過往跟現今;而是兩種相反的心態:奧本海默的大學和後半生以彩著墨,不過他也出現在黑白裡頭。
跟他翻臉的路易斯·史特勞斯(Lewis Strauss)也進出在黑白還有彩色之間。這名配角由小勞勃道尼擔綱(Robert Downey Jr.)。史特勞斯跟奧本海默不合,存著瑜亮情結?可能霸權主義的心理,讓他非把奧本海默打倒不可?
進行的兩次聽證會(1954、1959),把奧本海默打入煉獄,猶如普羅米修斯被老鷹囓嚼肝臟。原先奧本海默團隊在沙漠中建立了一個祕密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執行著名的「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頂尖的科學家陸陸續續出現,一些與奧本海默談笑有鴻儒的好搭檔,不旋踵,與他對立。
他們由各大明星客串:
小勞勃道尼 入木三分
道尼改變以往形象,史特勞斯的小人嘴臉,被他演得入木三分。有潛力參賽各影展的男配。史特勞斯是指證的要角、敵對的一方,力辯奧本海默就是共產黨,有賣國嫌疑。奧本海默的婚外情、 還有同情、也參加早期有理想的活動、直系親人曾加入共黨,都在聽證會一一揭示出來。電影的佈景:奧本海默被逼仄在四長方桌短的一邊,另三邊的人物幾乎全在指責他。
麥特戴蒙 演技精進
第二重角是萊斯利·格羅夫斯軍官(Leslie Groves,Matt Damon 麥特·戴蒙飾)。這個軍官性格再次磨練戴蒙的演技。格羅夫斯不能讓納粹領先製造原子彈,於是營造了整個村子,把眷屬遷來群策群力。二戰末期,希特勒自殺後德國投降。奧本海默身為猶太人,本來要轟炸的目標改成日本。
根據資料,威廉·博登(William L. Borden,David Dastmalchian飾)在1949年是國會原子能聯合委員會的幕僚主任。1953年與史特勞斯聯手。他給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J. Edgar Hoover)寫信,告發奧本海默是蘇聯特工,這封信關聯到兩場聽證會。
莎士比亞戲劇演員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飾演尼爾斯·玻耳(Niels Bohr)。文料揭明就算是玻耳與奧本海默已經預知原子彈遺害無限,玻耳還是對「曼哈頓計畫」極端重視。布萊納入鏡不多,給足面子。
眼花撩亂的明星之中,有個眉毛特粗的本尼·薩弗迪 (Benny Safdie),他演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 )。薩弗迪扮相與和本尊很像。泰勒著迷氫彈開發。他以愛國為由,非常針對奧本海默。奧本海默的太太 Kitty (凱蒂,Emily Blunt 飾) 因此一輩子沒有原諒他,也拒絕在公開場合和他握手。
在193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桂冠的歐內斯特·勞倫斯(Ernest Lawrence,Josh Hartnett 飾) 抱病沒去聽證會作證。事實上他是科學家裡頭的鷹派,冷戰時期尤其主張超越蘇聯的武器發展。
眾叛親離之際,總算出現一個重義氣的哥們 - 由演技派的雷米·馬利克 (Rami Malek,憑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奪得2019年的奧斯卡影帝)。 飾演大衛·希爾(David Hill)。希爾很獨特,他不以為奧本海默是共諜,也對廣島以及長崎的後果遺憾。
諾蘭選擇拍這群精英於1945年7月16日成功的第一次核爆炸,那次試驗被稱為「三位一體試驗」。他們精心設計,汲汲營營,各個躲在掩體內,戴好護鏡,看到那朵蘑菇升空,裂變和融合。事後也有無知的老百姓去摸輻射性的沉降物。沒有預防的人、牲畜和植物受害嚴重極了。試爆的官員卻拼命掩蓋真相。那一撮小圈子搬弄出來的私密聽證會,剝奪了奧本海默的安全許可權利。多數人對路易斯·史特勞斯跟愛德華·泰勒的作為非常反感,他兩的前途並不順遂。多年之後,美國能源部解密檔案洗脫了奧本海默共諜之嫌,他的安全許可證也恢復了。甘迺迪總統還為奧本海默簽署了費米獎(Enrico Fermi Award,1963年由詹森總統頒發),他的冤屈終於平反。
日本劫難 不忍再拍
日本的劫難,諾蘭不忍再拍 。奧本海默以為日本會死亡3萬人,完全沒想到卻是22萬人。縱然他立刻上了各大雜誌的封面,成了名人,他反而自責是死神。1945年10月他為了反對發展殺人武器,去求見美國杜魯門總統(Harry S. Truman,另一位大牌Gary Oldman蓋瑞歐德曼飾)。沒想到總統竟然譏諷他是個哭泣的小孩。還「邀功」,認為自己才會被紀念。
諾蘭對男女之情,常常交代得不貼切,他總是給觀者片面的、想當然爾的結果。《全面啟動》(Inception,2010)以及《天能》(Tenet,2020)都是如此。本片男主角花心濫情,即使情婦 ( Jean Tatlock, Florence Pugh) 的自殺,造成他撕心裂肺,觀者卻只看到兩人的肉體之歡,找不著刻骨銘心的來源。另一方面,他的老婆固然抑鬱酗酒,倒沒有大難來時各自飛;還有聽證會上反證的義正詞嚴,非常叫人刮目相看。
諾蘭虛製了幾場「湖邊散記」:奧本海默在氤氳的湖邊散步,遇到天才愛因斯坦(Tom Conti飾)。奧本海默趁機請纓「三位一體試驗」問題。諾蘭大概藉此表示逝者已矣,事後接二連三的核武器競爭還是發生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