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老家╱老人日間中心崛起 合法照護vs.幽靈中心

記者鄭怡嫣/紐約報導

美國的社會型老人中心,分營利及非營利兩種。非營利者如紐約華社歷史悠久的人瑞中心和松柏之家,由老人局、各級政府及議員撥款,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服務。更普遍的也更傳統的老人日間中心,則服務持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即白卡老人。

由於2012年,成人日間護理已納入白卡所覆蓋的長期護理計畫(MLTC),這些日間護理公司在成立前,須先與提供長照計畫的各保險公司簽約,之後,則向政府報銷服務白卡老人的護理費用。

1人1天可獲100元報銷

政府為二者提供的報銷津貼,根據的都是機構服務老人的數量及出勤比。松柏之家社區服務中心董事會主席李宗保舉例說,老人每次在老人中心簽到活動,非營利機構諸如松柏之家,可獲得每人每天15元的報銷,日間中心則獲每人每天約100元的報銷。換言之,日間中心招募老人越多,津貼也就越大筆。

「不含車輛接送服務,一天約65元,若含車,則在85元至100多元之間。」金鷹日間成人中心經理廖Vivian補充。

業者發錢吸引華裔老人

在獲利模式的刺激及市場高需求下,競爭也變得激烈。「一開始老人們都很開心,有吃有喝,有車接車送,還有學習的項目。」從早期即投入經營老人照護中心的張保利回憶:「後來,俄羅斯裔辦的中心開車接載華人老人來到華人超市購物,老闆埋單。再後來,他們開始為老人們發超市券。最後,則乾脆發現金。」

近十年來老人照養機構的「銀色產業」變化進程快速,也隨之出現不少亂象。有業者感嘆:「華人可謂進化速度快,但腐敗程度也快」。

老人日間中心越來越多

約15年前,隨著戰後嬰兒潮(Baby Boomer)出生的一代,逐漸邁入60歲大關,人口及經濟學家開始用「銀色海嘯」(Silver Tsunami)形容這一老齡化的人口結構變遷。作為老齡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紐約市政府也開始未雨綢繆,他們來到各少數族裔飛地(ethnic enclave),找到有4000多位註冊會員的布碌崙(布魯克林)松柏之家,期望了解服務更多華人長者的方法。這個在松柏之家定點試行的項目,後來成為該機構提供社會型成人日間護理服務(Social Adult Day Care)的雛型,即現在通稱的「老人日間中心」。

2010年,老人日間中心在紐約市的先行者與主要經營者—猶太裔的一位老闆,找到當時正火熱經手華人家庭護理的張保利,表示想與他聯手開辦華人日間中心,從未聽聞老人日間產業的他,看好市場潛力,決定加入這一藍海;在皇后區法拉盛,開設了當時屈指可數的首批華人日間中心。那些年間,華人老人日間中心如雨後春筍迅速在全市崛起,既填補新移民服務的缺口,也符合華人居家養老的傳統,因此不到三、五年,這類中心成倍增長。

惡性競爭 搶人頭給回扣 

社會型日間老人中心的初衷,意在設立一座「沒有圍牆的療養院」,把老人留在他們的居住地,用他們熟悉的語言及文化,設置各類關照他們身心靈健康的項目,鼓勵他們走出家門融入社會,減緩孤獨感與心理疾病,也可使他們的家庭照護成員,稍作喘息。

然而,由於美國醫保體系的半私有化(quasi-private)及日間產業本身的獲利模式,各種玩法出現,不良業者惡性競爭,相互傾軋,開始鑽法律的漏洞。

發生在2022年法拉盛的藍天成人活動中心以及康樂日間護理中心,就是這種案例,因涉嫌通過給予現金回扣及賄賂,被紐約州檢方指控違反「反回扣法」,進行健保福利詐欺(Health Care Fraud),聯邦調查局(FBI)據報還長期遣派華裔老人臥底潛伏,埋線取證。

其實早在2013年,部分華人老人中心,就已有了成熟的「傳銷」體系:招攬新客時,他們先給10元超市券或現金激勵。如果介紹其他老人入會,則額外獎50元。每周也有返現活動,返五元、十元現金或是再送無限次的地鐵卡。若老人不堂吃早午餐,回扣還會再提漲一點。

老人拿錢就走人 掀怪象

再後來,進入日間中心業的門檻越來越低,在地下室開餐館的,也開始經營老人中心。老人若不出現,會計師也被委託作假帳。與此同時,業內互相舉報也頻繁,給900元回扣的老人中心,舉報給1000元者。保險公司涉入,說每天可給日間中心報銷120元,若能將老人轉到這家保險公司。「有時老人甫一接觸這個行業,遇到的便是這樣的生態。」業者感嘆。

這甚至催生了紐約州眾議員、眾議會老人委員會主席金兌錫口中的「幽靈老人中心」(ghost daycare center);這些地方門面小,有的在地下,置一長條桌在門口,旁邊設一張軟座沙發,白卡老人進門登記完,便拿錢走人,「銀貨兩訖」。

2022年,紐約法拉盛的藍天成人活動中心因涉嫌給予老人現金回扣及賄賂,被檢方指控違反「反回扣法」,進行健保福利詐欺。(本報檔案照)

「藍天出事之前,天都是黑的。後來案子被曝,穩住了所有人的情緒。我們業者一直被告知不能這麼做,但從沒被證實過,這次終於被證實。」廖Vivian說。她也安慰自己:「十幾年下來,老人也穩定了,這也是雙向的選擇」。

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with the support of a journalism fellowship from The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The Journalists Network on Generations and the The Silver Century Foundation.

➤➤➤更多「何處是老家」專題報導

華人超市 老人中心 白卡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