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票房大戰 怎麼算?有學問

娛樂新聞組
「GT:跨界玩家」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今年美國暑期檔票房已過了40億美元大關,是歷史上有票房統計數據以來的第13次;相比去年的暑期檔,票房數字和入場觀影人次兩項數據,恰巧都有16%的增長。

好萊塢的暑期檔一般由5月的第一個周末開始算起,至9月的勞動節週末結束。時間上長達四個月,其票房更能占到全年北美票房收入的近一半,是全年票房成敗的關鍵所在。

華納發行的「芭比」(Barbie)北美票房超過6.12億美元,突破4月上映的環球影業「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版」(The Super Mario Bros. Movie,又譯「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設下的5.7億障礙,成為2023年至今的北美票房冠軍。

暑期檔最後三個周末,「芭比」都霸榜亞軍,雖然分別被DC英雄「藍甲蟲」(Blue Beetle)、賽車大片「GT:跨界玩家」(Gran Turismo,又譯「GT賽車:極速狂飆」)、「私刑教育3」(The Equalizer 3)超車,但「藍甲蟲」與「GT:跨界玩家」的冠軍都僅止於一周。

不想輸 點映票房也計入

索尼影業根據同名PS電玩改編的賽車電影「GT:跨界玩家」原定於8月11日上檔,但因演員工會罷工,索尼決定先在國內點映,全面上映時間推遲至8月25日。而正式首映當周,該片以1730萬美元的成績,小勝「芭比」的1710萬美元票房,不過,這個數字其實是把前兩周末點映場次所積累下來的390萬美元票房也加入的總額。

這樣的操作,多少有耍小聰明的嫌疑,但也反映出索尼影業多麼迫切地希望「GT賽車」能拿到周末票房榜冠軍的頭銜,如此一來,對於後續的口碑發酵、吸引更多觀眾買票入場,都有很大意義。倘若剔除上述近400萬美元票房,等於「GT:跨界玩家」作為新片的首映成績,輸給已上映六周的「芭比」,對於電影的宣傳顯然相當不利。

「GT:跨界玩家」劇照。(取材自IMDb)

點映指在首映前,開放給明星、具影響力人士與小部分觀眾搶先看的放映方式,為了能在公映前讓口碑和宣傳發酵。而這種將點映票房計入首映票房的做法,不算違反業內慣例,只不過,一般點映大約提前一兩天,這次「GT:跨界玩家」長達兩周的超長點映,過往確實很少出現。而且,也並非所有好萊塢大公司都會將點映票房計入首映票房,3月上映的「雷霆沙贊!眾神之怒」(Shazam! Fury of the Gods),華納交出的首周末票房並未計入點映場次的330萬美元。

據說在「GT:跨界玩家」正式首映前,索尼希望能靠海外市場和北美點映場次的口碑,為之後的公映提前造勢;既然奧蘭多布魯(Orlando  Bloom)等主角沒法親自站台宣傳,那就只能靠社交媒體上的觀眾幫幫忙了。有趣的是,該片目前在「爛番茄」上的新鮮度僅有62%,不過觀眾評分卻高達98%;而在法國電影評分網站AlloCine上,也出現了媒體評分2.5分(滿分5分),但觀眾評分卻有4.2分的反差狀況。

國家電影日 低票價助攻

除此之外,「GT:跨界玩家」首映周末適逢第二屆「國家電影日」(National Cinema Day),全美幾乎所有影院,不分場次、不分片目,都推出了四美元一張電影票的超級優惠活動,連IMAX廳也不例外。

美國影院業主協會(NATO)去年首次舉辦這項活動,當時的票價是三美元一張。但去年尚在疫後電影供應不足的情況,新片寥寥無幾,大片僅湯姆克魯斯(Thomas Cruise)的「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又譯「壯志凌雲2」)等少數幾部可以看。今年情況大不同,除了上述的兩片,還有重映的南韓電影「老男孩」、3D版「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芭比」導演格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的舊作「淑女鳥」(Lady Bird,又譯「伯德小姐」)全都4美元看一場。相對目前11美元至12美元的平均票價,等於平時看一場的錢這一天可以用來看三部電影。

而另一邊的英國,9月2日也迎來第二屆「國家電影日」,約有600多家影院報名參加,占全英影院數的九成,囊括了全英幾大主流連鎖院線。觀眾可以三英鎊(約3.79美元)的均一價入場觀影。去年的第一屆活動上,有150萬人次的英國民眾參與,是平日觀影人次的三倍,也促成英國電影發行商協會今年再接再厲。事實上,近期的英國電影市場藉著「芭本海默」(Barbenheimer)漲勢驚人,買票觀影人數達到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接下來,「芭比」還會進入IMAX院線,於9月22日開始為期一周的限量放映,據說片尾和普通版略有差別,適合狂熱粉絲入場重新體驗。此前,因為「奧本海默」(Oppenheimer)獨占北美IMAX放映廳將近一個月,「芭比」根本就沒有安排IMAX放映的計畫。

看樣子「芭比」非常有望成為2023年的北美票房冠軍,接下來將上映的潛在對手還有同為華納發行的「旺卡」(Wonka)、「水行俠2」(Aquaman and the Lost Kingdom,又譯「海王2:失落的王國」)、迪士尼的「驚奇隊長2 」(The Marvels)等。上一次華納拿到北美影市年度第一是遙遠的2011年,「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下)」獲得3.81億美元的票房,力壓派拉蒙的「變形金剛3」(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3.52億。

攻拉美裔觀眾 藍甲蟲仍失利

以近期票房成績來看,漫威、DC等超級英雄電影恐怕很難重登年度票房冠軍。雖然「蜘蛛人:無家日」(Spider-Man: No Way Home)以5.73億美元笑傲2021年,但今年上檔的「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熱」(Ant-Man and the Wasp: Quantumania)、「閃電俠」(The Flash)與最近上映的DC「藍甲蟲」票房平庸,無法拉抬英雄電影頹勢。

「藍甲蟲」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雖然「藍甲蟲」首映周末將霸榜一個月的「芭比」拉下冠軍,但其實也僅小勝390萬美元,談不上出色的開畫表現,且是過去半年來最低的周末冠軍成績,隔周又被「芭比」超車掉到第三名。「藍甲蟲」由波多黎各出生的安傑爾曼努爾索托(Angel Manuel Soto)執導,幕前幕後有大量拉丁元素,和當初「尚氣與十環傳奇」(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主攻亞裔觀眾市場的情形類似,鎖定美國的拉美裔觀眾。

因此在「藍甲蟲」上映前,片商期盼能有大量拉美裔觀眾買票捧場,而統計該片首批北美觀眾中,拉美裔果然占四成,但僅2540萬美元的首映成績,比口碑糟糕的「沙贊!眾神之怒」(Shazam! Fury of the Gods)的3010萬美元還差,再對照其高達1億美元的製作成本,前景恐怕很不理想。

3月上映的「沙贊!眾神之怒」,製作成本為1.25億美元,全球票房總計1.34億美元,給華納帶來不小的赤字。但再對比「藍甲蟲」的成績,後者的情況可能還會更糟。目前,DC電影宇宙正處於新舊交替的過度期,陣痛在所難免。稍早,DC工作室的新掌門人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已經確認這部「藍甲蟲」屬於全新DC宇宙範疇,但這樣的成績顯示,一般觀眾對於英雄片的審美疲勞已越來越嚴重。

「藍甲蟲」主打在美國的拉美裔觀眾。(取材自IMDb)

(取材自澎湃新聞)

點這裡 看更多周刊精彩內容

芭比 索尼 賽車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