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胃病還是心臟病?飯後胸口不適 恐胃食道逆流

記者李定宇、林佳彣
若是只在飲食後才有胸口不適感,腸胃問題的比率較高。(Getty Images)

有人形容胃食道逆流(GERD)像「心臟病發」,因此很多病患先跑去心臟科就醫後,檢查沒問題,才輾轉到腸胃科。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蕭家仁說,「心臟不適大部分是運動後發生,若是只在飲食後才有胸口不適感,腸胃問題的比率較高。」

只飯後發生 多是腸胃問題

「胃食道逆流算是一種文明病。」台灣羅東聖母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王威迪說,此病與飲食習慣、生活作息、壓力大、熬夜、肥胖等脫不了關係。現代人生活緊湊、工作應酬繁多,大魚大肉加上酒杯文化,胃食道逆流的人不在少數,看了醫師吃藥後改善,但不久同樣狀況又發生。

王威迪說,有別於早期年代,民眾經常農忙活動筋骨,腸胃蠕動佳,胃食道逆流較少發生;邁入現代社會後,辦公室文化讓人生活型態改變,尤其上班族久坐少動,使得腸胃蠕動慢,胃酸逆流、排便不順等腸胃問題隨之而來。

久坐、吃太快 盛行率上升

生活緊湊、吃飯速度快,也是胃食道逆流原因之一。蕭家仁表示,人體分泌的唾液為鹼性,可以中和胃酸,而吃飯速度太快,會使食物無法與唾液融合,食物在胃裡一塊塊的無法消化,增長停留時間。建議吃一個便當要花20至30分鐘,慢慢咀嚼吞嚥,可讓消化功能較順暢,減少胃酸逆流的機會。

現代人生活緊湊、吃飯速度快,也是胃食道逆流原因之一。(Getty Images)

另外,吃飯速度太快,連帶空氣跟著下肚,也容易發生胃脹氣等問題。王威迪指出,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逐年上升,高達15%至25%,即每四至五人就有一人深受其擾,且好發於30歲以上的成年人。

蕭家仁說,也有部分病患是身體結構問題,因胃部凸出於橫膈上方,導致橫膈無法隔離胃酸逆流,就是所謂的橫膈疝氣。另外,年紀大身體機能退化、肥胖壓迫腸胃、穿太緊的衣服,都有可能發生胃食道逆流。

情緒壓力大 腸胃蠕動變慢

除了生理問題,心理問題也會影響胃食道逆流。情緒壓力大時,會讓腸胃蠕動變慢,造成胃酸變多、胃排空變慢。

蕭家仁表示,情緒壓力是一種人體交感神經反應,身體將精力移去對抗壓力來源時,心血管持續努力工作,消化道吸收功能就會休息。感到壓力時,交感神經處於強勢,因此使得腸胃道靜止,食物排空就會變慢,留在胃裡胃酸增加、賁門鬆弛,進而造成胃食道逆流。

當三道閘門都失效,可能出現慢性咳嗽、喉嚨異物感等非典型症狀。

胃食道逆流可能出現「典型」與「非典型」症狀,蕭家仁說,典型症狀包括口腔有酸味、上腹脹、胸口灼熱。非典型症狀則因胃酸往上跑,導致非心因性胸痛;侵蝕喉嚨後導致慢性咳嗽、喉嚨異物感或疼痛;進入肺部導致氣喘或聲音沙啞,甚至造成牙齒酸蝕、牙齦發炎、耳朵痛。

蕭家仁說,食道與胃之間,有一道「下食道括約肌(賁門)」的閘門;食道與咽喉間也有一道「上食道括約肌」的閘門;氣管與咽喉則有會厭作為閘門。若胃與食道間的閘門失效,則初步逆流即會發生,可能引發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狀;若往上另兩道閘門也失效,則會出現非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狀。

王威迪說,食道與胃交接的「賁門」,平常處於緊縮狀態,僅在進食時才鬆開,吃東西太快會造成這個閘門鬆弛,而吃得快也代表當下情緒緊張,逆流症狀可能更嚴重。建議「情緒放輕鬆、吃慢一點」,如此能避免閘門鬆弛,胃酸逆流也會少一些。

晚上易咳 睡覺墊高枕頭

胃食道逆流的常見表現中,王威迪指出「火燒心」最為典型,胸骨或胃猶如被灼燒,嚴重者甚至會覺得喉嚨有異物感,「卡到像自己得了食道癌」。不過他說,只要沒抽菸、喝酒、吃檳榔的習慣,得食道癌的機會其實很低。

除了火燒心,慢性咳嗽、噯氣、胃脹氣、反酸都是症狀之一。王威迪提到,因胃食道逆流造成的慢性咳嗽通常沒有痰,「晚上比較容易咳嗽,因為晚上會分泌較多胃酸」,可透過墊高枕頭減緩不適,以改善睡眠品質。

「許多人會將噯氣與打嗝搞混」,王威迪說明,前者是氣體下不去,才會從嘴巴打出來,後者則是橫隔膜受不正常刺激,持續收縮而一直打嗝。噯氣也被認為是胃食道逆流的初期症狀之一。

肥胖 心臟病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