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電影《花月殺手》原著 寫連環謀殺案

編輯部

《花月殺手》電影上映,小說原著描述1920年代,歐塞奇族因地底盛產石油,他們每季都會收到石油探勘者支付的租金與權利金,富裕的生活足以讓社會大眾目瞪口呆,名車、豪宅、白人僕役、奢華的服飾,被視為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一群人;但同時他們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群人,一宗宗離奇的死亡謀殺案接踵而起。地方治安官、州檢察官、多位私家偵探都不敢介入,每當一個真相被揭露,另一個生命旋即消失。以下為書摘:

★歐塞奇女子 一夜未歸

第一章 消失

時值4月,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的歐塞奇(Osage)領地裡,在滿是橡樹的山丘和廣袤的草原上,數百萬朵小花蔓延開來,有三色堇、春美人(spring beauties)和小藍野花(little bluet)。歐塞奇族作家約翰.約瑟夫.馬修斯將這些自成銀河的錦簇花瓣,形容為「諸神留下的繽紛碎紙」。時節來到5月,土狼在大得叫人心慌的月亮下嚎叫,此時,紫鴨拓草、黑眼蘇珊(black-eyed Susan)這類體型較高的植物,開始逐漸淹沒那些小小的花朵,偷走它們所需的陽光和水。小花的花莖斷裂、花瓣萎謝,不須多時,它們就已經被埋沒在地裡。是以,歐塞奇印第安人將五月稱為「戮花月」(flower-killing moon)。

1921年5月24日,住在奧克拉荷馬州的歐塞奇族城鎮「灰馬鎮」(Gray Horse)的莫莉‧勃克哈特(Mollie Burkhart),開始擔心她三個姊妹的其中一位,安娜‧布朗(Anna Brown)是不是出事了。34歲的她不過比莫莉年長幾個月,但就在三天前,安娜失去了蹤影。她時常跑出去「狂歡」──她的家人輕貶地描述──和朋友喝酒跳舞到天亮。但這次不一樣:一夜、兩夜過去了,安娜她那有些乾燥受損的黑長髮、明亮如鏡的黑眸,卻沒有如往常出現在莫莉的家門口。每當安娜走進家門的時候,她喜歡用腳脫下鞋子。莫莉想念她不疾不徐地在房子裡移動、令人安心的聲音。但是,現在屋裡只有如平原般凝止的寂靜。

大約三年前,莫莉失去了妹妹米妮(Minnie)。她的逝世來得太過突然,令人措手不及。雖然醫生認為她死於一種「罕見的衰弱病」,莫莉卻心存疑竇:米妮不過才27歲,身體一向健康無病。

如同她們的父母一樣,莫莉和姊妹們的名字都記錄在「歐塞奇族名冊」(Osage Roll)裡,表示他們是經過登記的部族成員,同時也意味了他們擁有一筆財富。1870年代早期,歐塞奇族被趕出他們在堪薩斯州(Kansas)的家園,來到奧克拉荷馬州東北方的多岩土地。數十年之後,大家才發現這塊原先被視為毫無價值的保留區,就位於美國最大的石油儲藏上方。探勘者為了取得這些石油,必須向歐塞奇族支付租金和權利金。

《花月殺手》是一部美國斷代史,內容描述白種人如何剝削原住民。(美聯社)

★石油權利金 令人眼紅

從20世紀早期開始,登記在部族名冊上的人每季都會收到一次支票。一開始,金額不過是少少幾元,但隨著開採出來的石油越來越多,股利成長為數百元,然後是數千元。實際上,付給歐塞奇族的金額逐年增加,就像那些草原小溪匯流成寬廣、泥濁的錫馬龍河(Cimarron)一樣。到最後,整個歐塞奇族的收入已經累計到數百萬元(光是在1923年,整族的收入就已超過了3000萬元,相當於現今的4億元以上)。歐塞奇族當時被視為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一群人。「看哪!」紐約的《瞭望》(Outlook)周刊如此呼告,「印第安人並沒有快餓死…而是享有連銀行家都眼紅的穩定收入。」

社會大眾對歐塞奇族的富裕生活無不目瞪口呆,這種形象也跟他們對美國印第安人的既定印象不符──這種既定印象可以追朔到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間野蠻的初次接觸、也成為這個國家誕生時便背負的原罪。記者用「歐塞奇富豪」、「紅皮膚的百萬富翁」的故事來吸引讀者,還有他們的紅磚大宅、枝形吊燈、鑽戒、毛皮大衣和私人司機駕駛的車輛。一位作家驚嘆地描述歐塞奇族的女孩就讀最好的寄宿學校,穿著奢華的法國服飾,彷彿「走在巴黎林蔭大道的美麗姑娘,不小心閒逛到這座保留區小鎮。」

★搭私人飛機 參加儀式

同時,記者也不放過任何有關歐塞奇族傳統生活方式的蛛絲馬跡,因為這些描寫能激起大眾對「野蠻」印第安人的想像。有篇文章提到:「昂貴的車輛以營火為中心圍成一圈,古銅色皮膚、披著鮮豔毯子的車主正以原始的方式烹煮肉食」。另一篇文章記錄了一群歐塞奇人搭乘私人飛機,前去參加一場儀式,準備獻上舞蹈──那是「任何小說家都無能描述」的場景。《華盛頓之星》(Washington Star)總結了社會大眾對歐塞奇族的態度:「那首哀歌〈看那可憐的印第安人〉(Lo the poor Indian)應該要改成〈看那有錢的紅皮膚人〉才對。」

灰馬鎮是保留區裡年代較早的城鎮之一。隔壁是規模較大、約有1500人的城鎮費爾法克斯(Fairfax),以及人口超過6000人的歐塞奇主要城市帕赫斯卡(Pawhuska),這些偏遠的居住地就像是高燒時產生的幻象。街上擠滿了牛仔、追求一夜致富的人、走私者、算命師、巫醫、亡命之徒、美國法警(U.S. Marshals)、紐約金融家和石油大亨。汽車在鋪上路面的騎馬道上呼嘯而過,燃料的味道掩蓋了大草原的香氣,目光凌厲的烏鴉從電線上俯視下方。這裡也有把自己當作咖啡廳來宣傳的餐廳、劇場和馬球場。

莫莉不像她的某些鄰居一樣揮霍無度,但她在灰馬鎮的老家旁邊──一幢以樹皮、草蓆和用繩索固定的柱子蓋成的棚屋──建造了一棟格局隨性的美麗木頭大房子,還擁有好幾輛車和一群僕人。許多拓墾者都恥笑這些移工是「專吃印第安人的剩飯」。大部分移工都是黑人或墨西哥人。1920年代早期,一位來到保留區的旅客看到「連白人都在幹那些歐塞奇人不屑做的僕役活」,感到相當不齒。

在安娜失蹤之前,莫莉是最後見到她的人之一。5月21日那天,莫莉照常在接近破曉時分起床。她父親以前總是在早晨對著太陽祈禱,這個習慣仍然在她身上根深柢固。她熟悉的野雲雀、鷸鳥和草原榛雞的大合唱,現在混雜了鑽頭敲打地面的聲音。莫莉把一條印第安披毯圍在肩上。她沒有像許多朋友一樣捨棄歐塞奇人的服飾,也沒有將頭髮剪成飛來波女郎的鮑伯頭,而是讓一頭黑長髮在身後流瀉而下,露出她那張顴骨高聳、鑲著一對咖啡色大眼的出眾臉孔。

她的丈夫歐內斯特‧勃克哈特(Ernest Burkhart)也偕同起床。這位28歲的男人有著西部電影跑龍套角色常見的英俊面貌:一頭褐色短髮、灰藍色的雙眼和方正的下巴。唯一的瑕疵是他的鼻子──看起來像是曾在酒吧鬥毆中挨過一兩拳。身為窮苦的棉花農夫之子、在德州長大的他,被歐塞奇族的故事深深吸引:在曾是美國拓荒邊境的土地上,傳說牛仔和印第安人仍在那裡漫遊。1912年,19歲的歐內斯特打包了一個行囊,像哈克.芬恩【譯註:Huck Finn,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頑童歷險記》(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的主角】一樣,往還未正式成為美國一州的地區出發。

★牧牛人舅舅 十分跋扈

他來到費爾法克斯鎮,跟他跋扈的牧牛人舅舅威廉‧K‧哈爾(William K. Hale)住在一起。「他不是那種會請你做什麼事的人,而是直接告訴你要去做什麼。」勃克哈特曾如此描述哈爾。後來,哈爾成了他的監護人。勃克哈特大部分時間都在幫哈爾打雜、跑腿,有時則是跑去開計程車。他就是因為載著莫莉在鎮上跑,才與她相識。

(取材自博客來網站)

勞勃·狄尼洛(左)與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在《花月殺手》有精采對手戲。(美聯社)
《花月殺手:美國連續謀殺案與FBI的崛起》 作者:大衛.格雷恩 原文作者:David Grann 譯者:黃亦安 出版社:台北/時報出版

石油 奧克拉荷馬州 租金 劇場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