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書/我的文青時代 蔣勳創作生涯起點

每周一書

大浪淘沙,一粒沙掉進貝殼中

日積月累形成一粒珍珠

文青時代,是那粒不起眼的沙

卻也是一顆珍珠的起點

《我的文青時代》一書回溯蔣勳創作生涯的零座標,也許所有隨手撕碎在風中散去的文字和圖繪,才是真正文青的夢。如果留著,有不同的意義嗎?文青時代,再見面,是否只剩啼笑皆非?

「文青時代我們如此孤獨,不想溝通,或不屑溝通。如果最終溝通只是誤解,不妨就冷笑著看這荒謬的一切吧。我的文青時代延續很久,從初中到高中、大學,一直延遲到巴黎讀書,彷彿不想從文青的夢裏醒來,可是卻可以在卡繆、卡夫卡、齊克果等的文學作品中找到自己內心最無法被理解的孤獨……。」

陰鬱的文青、叛逆的文青、虛無的文青……中學以後的蔣勳瘦削蒼白,一頭天生捲髮。他逐漸偏離正軌教育的航道,走向自己迷戀的文青夢想中。

蔣勳在自序中寫道:童年時記憶最深的是母親講的故事。

母親喜歡看戲、讀很多演義小說,《封神榜》、《七俠五義》等等。她也愛聽民間說書,「武松打虎」、「白蛇水漫金山」,都是她童年和文青時代聽來的。她說:「西安城城門口有說書的瞎子,說武松打虎,一個拳頭要打下去,講了好幾天。」

所以,那時代的文青,或蹲或站,在城門口,丟一兩個銅板,聽一晚上的「水滸」、「三國」。

聆聽來的故事,是聲音的記憶。我最早的文青故事,伴隨著母親的聲音。聲音有抑揚頓挫,有許多激動或平靜的呼吸,有敘述一個故事時人的溫度。

我現在記得白蛇許仙在斷橋告別,敘述那一段,母親的聲音裡有多少白素貞的委屈,有多少對法海的厭恨。

母親是愛說故事的,她在戰亂裡東奔西走,其實很受顛簸磨難,然而,她說起故事來,儼然又是那個站在城門口聽瞎子說「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文青少女……。

本書收錄蔣勳青年時期短篇小說、散文以及最初的文字創作。萬言自序,回望文青時代創作軌跡,深深眷戀、緩緩告別;特別公開青少年、文青時代珍貴成長影像與速寫作品。

我的文青時代

(本欄由紐約世界書局提供,購書專線718-445-2665轉1)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