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幕後/闖蕩好萊塢的華人 從移民成為臨時演員

記者楊青

好萊塢群眾演員這一行,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洛杉磯華埠生根發芽,將近一個世紀開花結果,雖然潮起潮落,但至今不衰。

賽珍珠的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 1937年改編為電影。片中不少華人臨時演員。(取自IMDb)

老一輩的華埠人還記得,1937年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小說改編的電影「大地」(The Good Earth),開啟了好萊塢在洛杉磯華埠電影片場的珍貴記憶,華人群眾演員這一行,從那時開始落下種子,成為早期洛杉磯華人在雜貨店和洗衣店之外另類的謀生方式。

90年代後期的「紅角落」(Red Corner) 和2004年「航站情緣」(The Terminal),再度掀起了華人新移民大規模群演高潮,帶動起好萊塢至今不衰的華人群演行業。

片場管吃喝 輕鬆又好玩

90年代來美國旅遊探親的北京人李彤說,他從來沒有想到,他來美國探親旅遊的第一份工作,居然是到好萊塢當群眾演員。

李彤回憶,有天他在美國大公司工作的哥哥回來說,一個在好萊塢工作的朋友正在找華人群眾演員,每次工作管吃管喝,還有報酬。他一聽,立馬說「我去」。

幾乎沒有什麼特別要求,填上自己的基本聯絡信息,承諾按時、按要求著裝到場,李彤很快就成了一名群眾演員;「很多時候並不知道拍的什麼片子,你只要按照要求往前走,或往後走就行。」

李彤回憶,他當時沒有汽車,每次出戲的日子,劇組選角負責人清晨4點左右就會開車到住處來接人,一個多小時後一大車人拉到片場,有時晚上11點才送回家。

他說,當時自己英文並不好,但群演們大多是講國語和粵語的華人,各行各業,休息時總有說不完的故事。比如有的是飛行員,有的是運動員,也有大廚和家庭主婦,共同的特點是喜歡電影。

賽珍珠的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 1937年改編為電影。片中不少華人臨時演員。(取自IMDb)

別露正面 機會就多

群眾演員都希望變成正式演員,名利雙收。但李彤在拍戲中發現,群演要「轉正」難上加難,而群演要獲得更多拍攝機會,就要提高自己被重複使用的價值,盡量避免露面,因為在鏡頭前出現過正面,就可能失去下一次參加群演的機會,所以每次鏡頭靠近時,他會有意地轉過身去,給攝影師一個背影。這一動作果然有效,他多次接到電話邀請去群演。

陳保爾夫婦 功不可沒

說起過去30年中國新移民進入好萊塢電影群演行業,來自上海的陳保爾、馬曉玲夫婦功不可沒。一波又一波的華人經陳保爾等介紹進入好萊塢群演行業,為一部一部的好萊塢電影提供了華人元素。

從90年代起在好萊塢活躍30多年,資深電影人陳保爾笑說,記不清拍了多少片子,「某種意義上講,當群演拍電影就是熬時間」,尤其是小角色,正式拍攝可能只有幾分鐘,但前後準備和等待常常十多個小時。但即便這樣,他喜歡這一行重要原因是,能夠學到不少東西;很多大明星是從群眾演員開始的。

從1990年到新冠疫情前退休,陳保爾除了做演員拍電影、電視,還擔任過選角導演,也指導學生拍片,參與大投資影片的編劇和製作。他先後在Deadly weapon、紅角落、Boston league等劇組中擔任選角助理,以華裔的語言和人脈優勢,幫助劇組尋找有中國功夫、拉麵、變臉、雜技等特殊技能的華人演員,成了好萊塢與華人社區的橋梁。

「90年代中後期洛杉磯地區來自中國的新僑並不多,很多人畢業後忙著賺大錢,願意進入好萊塢的不多,所以我正好填補這塊空缺。」陳保爾很快發現,好萊塢的導演對電影中華人形象的理解,還停留在半個多世紀前的廣東移民身上,認為比較矮小、顴骨較突出或眼睛較小。他開始給好萊塢的選角導演們上課,糾正他們觀念,告訴他們中國人長相有南北之分,東西城鄉也各有特點,讓好萊塢對華人長相有新的審美標準。

陳保爾表示,近年好萊塢群眾演員一天報酬為180元左右,8到12小時報酬為正常工資的一倍半。連續工作時間超過15小時,則以黃金時間(golden time)計算,就是加一天工資。但缺點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收入不固定,時間不固定,生活缺乏規律,不過拍電影電視其樂無窮,也是行內人才知道。

Chen Chen Julian在片場上拍攝蘋果出品的美劇For All mankind中的Mam Moon Yeong一角。(Chen Chen Julian提供)

拿到有台詞角色不易

好萊塢資深群演Chen Chen Julian表示,這些年,華人群眾演員能夠拿到有台詞的角色愈來愈難,很難只靠演戲養活自己,群演的工作機會也很不穩定。據她所知,不僅是華人,在美國的工會演員,年薪超過2萬元的臨演不到一半。

Chen Chen Julian是2013年至今仍在好萊塢活躍的群演之一,拍過很多短片,其中三、四部長片中有台詞角色,在美劇「The Rookie」、「For All Mankind」都說了話。她表示,做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英文口音是大挑戰,加上亞洲人在美國的影視並非主流,導致角色受限。但她表示,能夠在鏡頭前用自己的生活經歷詮釋角色,是很神奇的超越自我的體驗,尤其是在影視成品中看到自己表演,那種喜悅,難以言喻。

好萊塢資深群演表示,有時獲得說話機會的群演台詞可能在後期剪輯時去掉,但收入並不受影響,影片每次播出,也依然會收到支票,因為好萊塢的報酬是按照原始合同給付,而不以影片最後完成的版本為參考,相當人性。

不說話、不唱歌 群眾演員平均時薪23.55元

根據維基百科、ZipRecruiter等網站的信息,群眾演員 ,也稱臨時演員,英文是「Background actor」或「Extra」,俗稱背景演員、臨時演員、編外演員,以不說話、不唱歌的「默聲」身分出現在電影、電視、舞台、音樂劇、歌劇或芭蕾舞作品表演的背景中。傳統上,戰爭電影和史詩電影的群眾演員陣容最大,可達數百至數千人,大型歌劇也可能需要為數龐大的群眾演員。群眾演員都有酬勞。

群眾演員的選角標準取決於作品要求,他們並非完全不需要表演經驗;相反的,導演通常會對群眾演員的想像力和表演有一定要求,工作準時性、可靠性和配合度都有一定門檻。

自2012年以來,美國大多數影視作品都屬於演員工會(SAG)和美國電視和廣播藝術家聯合會(AFTRA)兩個工會管轄範圍。群眾演員的選擇,通常由一些專門的選角機構承擔,這些機構通常抽取10%至15%的佣金。應徵的群眾演員通常需要提供個人簡歷,說明個人詳細信息和身體尺寸,以及是否有特殊技能(如舞台打鬥、滑冰滑雪、跳舞等)、頭像和全身照片。

群演工作時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導演和拍攝場景需要,一些角色可能只需一兩天,一些角色則可能需時較長,比如「鐵達尼號」的150名核心群眾演員扮演船上乘客,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受雇。

截至2024年6月7日,美國群眾演員的平均時薪為23.55元,雖然最高時薪可達55.53元,最低7.93元,但目前美國大部分群演時薪在13.70元(約25%)至26.92元(約75%)。好萊塢群演每天報酬在100至200元之間。

群演額外報酬表。(資料來源:演員工會,記者楊青/製表)

華人群演眾多的電影

大地 (The Good Earth)

「大地」是賽珍珠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1892—1973) 於1931年出版的歷史小說,書中描寫20世紀中國安徽村莊的家庭生活。這是她的「大地三部曲」中的第一本書,續作是「兒子」和「分家」。它是1931年和1932年美國最暢銷的小說,獲得普立茲小說獎,並對賽珍珠於193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有重要的影響。

賽珍珠在維吉尼亞州出生,後隨傳教士父母赴中國;18歲時離開中國,返美讀書。她於1914年獲得學位後,又回到中國,在中國生活期間寫了這本書,書中描述農民王龍和阿蘭這對夫妻面對現實困境的生活。

賽珍珠於1932年獲得普利茲小說獎,後在193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獲得普立茲獎和諾貝爾獎的第一位女作家,以及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賽珍珠的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 1937年改編為電影。片中不少華人臨時演員。(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紅色角落(Red Corner) 

一部1997年製作的美國政治驚悚片,由李察吉爾主演,該片揭示中國政府、司法部門和高層人員的腐敗問題,所以在中國禁播。

電影講述一個富有的美國商人傑克試圖與中國政府完成一筆衛星通訊交易。交易進行中,他被陷害成為謀殺有權勢的中國將軍的女兒,同時衛星通訊交易也被競爭對手拿走。他的辯護律師沈玉玲起初不相信傑克的清白,但是隨著兩個人對案情的偵查,逐漸發現事件的真相。

電影是在美國拍攝完成,劇中的北京場景也都是在洛杉磯以一比一的比例複製搭景完成,裡面的中國人也幾乎都是找亞裔演員來擔任,少數如開場的鏡頭在天安門的那段是在北京拍攝完成。

短片The Qingming Kid主創人員在洛杉磯短片電影節上紅毯留影。(Chen Chen Julian提供)

好萊塢 華人 洛杉磯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