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96孔板加樣 我打敗了機器人

老五

3月14日,是我人生中可喜可賀的一天:憑一己之力,我打敗了用人工智慧操作的機器人。

圓周率p的發音與英文餅(Pie)相同,故而每年3月14日定為餡餅節(Pie Day),給天下所有的理工男女找個藉口吃喝玩樂一場。一周前,看到樓道裡某儀器公司的廣告,說是為了慶祝餡餅節,該公司將舉行一場人與機器人的競賽,前三名有獎。

儀器公司另類行銷

近來,對人工智慧應用的討論喧囂塵上,網路上從「人工智慧將要取代人的智能,世界末日指日可待」的一個極端,跳到了「不用人工智慧的人,必將被歷史的車輪壓個粉身碎骨」的另一個極端。這家儀器公司抓住了這個機會,打出了人與機器人大賽的廣告。

到了開賽時間,不禁感嘆這家公司行銷部門的腦袋真是好使。此公司一個月有一次問答服務,實際主打推銷。而參加的人總是小貓兩三隻,三盒甜甜圈,最少能剩一盒半,禮拜結束後孤零零地趴在桌上等人來吃。但一說和機器人競賽,參賽人數幾何級數的成長,擠滿了滿滿一屋子人。

和機器人比賽速度

其實比賽的項目很簡單,就是和機器人比向96孔板內加樣的速度。往96孔板裡加樣,是生物實驗常做的事兒。做實驗,又是生物科研的基本功之一。

我讀書時的導師是老學校出來的,堅信一個不會做實驗的人成不了好科學家。所以他的學生們做起實驗來都是槓槓的,帶出來的師弟師妹,徒子徒孫找起做實驗的工作來也輕而易舉。我們最煩的,就是他時不時跑到實驗室裡做點兒實驗,說是歇歇腦子。

雖說在美國,實驗室裡導師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但當學生的還是不好意思和導師搶儀器。加上他用完了試劑亂放,每次他做完實驗,我們總要到處找東西。

做實驗當作歇腦子

後來輪到自己管事兒了,才理解了導師的心情。每天無窮無盡的文山會海,忙碌半天一點結果都沒有。做實驗不但可以休息腦子,實驗做完了,數據在那裡放著,頗有成就感。

從前做實驗用玻璃試管,做完了洗洗接著用。記得上世紀70年代有位教授從美國到中國訪問,報紙上赫然醒目的大標題是:美國著名教授自己動手刷試管。

我開始做實驗時,已經有了一次性的試管,省了很多事,結果也好得多。隨著生物科學的進展,實驗愈做愈複雜。一個實驗幾十個試管,不僅花時間,而且容易出錯。

於是96孔板應運而生。96孔板是一個大約5英寸長、3英寸寬的塑膠板;每個板上8行、12列,總共96個帶底兒的小孔。一般加樣是用移液管(行話叫槍)一個孔,一個孔的加,後來廠商發明了排槍,一次可加8孔或12孔,再後來發明了自動加樣儀,一下子就能加滿96孔。

寶刀未老拚得第五

其實機器人加樣儀的運作已經符合人工智慧的定義。只是當時人工智慧還沒火,機器人是時髦的說法。那天的比賽是用單槍加單孔,只比速度,不比質量。廠方一聲令下,各路英雄紛紛躍馬持槍,雙手神速舞動,時不時地還可以聽到加錯孔的驚嘆。而機器人則四平八穩,不動聲色,一孔接一孔地加將下去。

待塵埃落定,96孔加完,我:3分13秒,機器人:3分43秒。只是我與另一位參賽者同列第五,沒能擠進前三名。不過想想我已經多年沒做過實驗,能夠打敗機器人已經心滿意足了。

由ChatGPT生成的的96孔板圖像。(作者提供)

人工智慧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