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從東百老匯 看移民社區興衰

紐約客談

短短20年,曼哈頓華埠的東百老匯從曾經熱鬧非凡的「福州人大本營」到如今華人撤離、生意凋敝,曾經酒席如流水不斷的餐館,如今關門大吉、百廢不興,曾經聯通美東華人群體的巴士線路,如今也被一砍再砍。讓人不禁思考,是否移民社區的衰落是一種歷史必然?

東百老匯從上世紀90年代,隨著大批以福州為主的華人移民進入,成為不折不扣的華社大本營。街邊小販售賣著福州小吃,殯儀館裡辦著福州習俗的葬禮,進出理髮店聽見的都是鄉音,使得東百老匯成為一個獨立於美國主流社會的空間,維持著華人傳統文化、語言和生活方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東百老匯開始經歷經濟上的變遷。早期的華人社區多依賴於小規模經濟活動,如餐館、製衣廠等。但隨著代際變遷與華人文化中對教育的重視,社區內的年輕一代往往接受到更高等的教育,並進入主流社會中的專業領域。這種經濟結構的變化,導致了社區內部勞動力的流失。年輕一代的離開使得華人社區的商業活動逐漸衰落,原本緊密聯繫的社區開始瓦解。

與此同時,早期單打獨鬥來美國闖天下的華人多為單身,成家立業後不免因為華埠地方狹小、租金昂貴而遷至布碌崙、皇后區、長島甚至外州。聚集當地的華人又發展出了如法拉盛、8大道這樣的「衛星移民社區」,失去人氣的東百老匯自然活力不再,逐漸邁向了黃昏。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衰落似乎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並非華人社區所獨有。隨著移民群體的代際更替、經濟結構的變遷和文化同化的加深,原本緊密的社區網絡往往會被稀釋。

華人 百老匯 移民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