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解決交通問題 政客別再亂下藥

紐約客談

民間有種說法,「紐約是世界的,而不是美國的」,的確,與典型的美國大城市相比,紐約無論在居住形態、生活方式還是主要交通出行方式上都有些另類;在人口高密度的紐約,擁有一套房是奢侈品,開車進城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的。

▼收聽「紐約客談」:

曼哈頓的天際線很壯觀,然而與其他相似的輝煌都市相比,紐約的交通環境幾乎是最糟糕的,以致於在紐約,無論任何場合,「交通問題」都能作為遲到的萬能理由。

以華人所熟悉的城市作為譜系兩端的對比項:香港是全球油價最貴的經濟體,但香港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足以讓人根本無需開車,作為另一個極端,洛杉磯則幾乎是離開汽車便無法出行的最經典的汽車城市;紐約則被尷尬地擠壓在公交社會與汽車社會這兩種相互排斥的形態之間,需要長途通勤的紐約人既享受不到駕車的便捷,又要被低質且低效的公共交通系統折磨。

於是,政客們就開始天馬行空地閉門造車;然而無論是頂著罵聲收堵車費還是治標不治本地在本已千瘡百孔的地鐵系統上「屎上雕花」,都無助於彌合這兩種交通哲學之間的鴻溝。

火車和地鐵其實都足夠舒適,但讓人們乘坐公共交通極為不便的根本原因,是從家門到車站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絡方式,走路太遠、開車又找不到車位,想解決這一問題也不難,只要像鄰居波士頓或者華府那樣,在郊區通勤鐵路甚至大型地鐵站周邊提供足夠的停車樓,讓人們能從郊區的家中便捷地抵達公共交通站點就好;那樣的話,還有幾個人會願意冒著一路壅堵開車去曼哈頓呢?

遺憾的是,我們至今沒有看到這樣的努力。

地鐵站 曼哈頓 香港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