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SHSAT合同之爭 既得利益傲慢

紐約客談

關於特殊高中入學考試(SHSAT)的紛爭已持續整整一月,而圍繞的核心問題仍是特殊高中的存在、競爭激烈的考試制度是否公平。歸根結底,SHSAT之爭也是新舊秩序之爭,而反對SHSAT的聲音,一部分也來自於既得利益者的傲慢。

不難觀察到,支持特殊高中存續的家長多為移民。對華人家長來說,進入特殊高中是他們的孩子走出華埠、實現階級躍遷的第一步;正如在百年前的封建中國,科舉制度能讓一個鄉村秀才進京做官一樣。擇優錄取的考試制度,對華人而言是熟悉而可靠的,在社會階級相差巨大的社會,這樣的制度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努力就會有回報」。

同樣,「美國夢」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標誌性的口號,就是因為相比階級固化的歐洲,在美國,階層躍遷的可能性更大,「有才華、努力的公民就能實現階層晉升」。從這個角度而言,SHSAT所代表的擇優錄取考試制度,便是美國夢的直接體現。

在八所特殊高中之一的史岱文森中學(Stuyvesant H.S.),有80%的學生為一代移民、或父母為一代移民,有50%的學生來自經濟貧困家庭。這樣的學生家庭往往在美國並沒有太多人脈或社會資源,沒有大人物會為他們寫大學申請推薦信,畢業後沒有相熟的公司高層能直接雇他們入職,唯一能傍身的只有優異的成績。

根據研究,多數常春藤盟校所招收的學生中,來自家庭收入最高1%的學生,比來自收入最低60%的學生還要多。許多人會說美國夢已逝,美國的社會階級也正變得愈來愈固化;在有家長為了孩子就讀私立學校而購買愛馬仕柏金包時,為所有人提供機會的擇優錄取制度,才更值得我們維護。

特殊高中 SHSAT 移民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