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賀錦麗崛起 女性政治力大爆發
副總統賀錦麗迅速崛起,讓眾人不得不正視她可能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的政治現實,並讓共和黨和民主黨尋求拉攏選民之際,思忖如何因應性別相關議題形成的新挑戰。
賀錦麗並非首位代表民主黨競選的女性,「國會山莊報」(THE HILL)報導,賀錦麗的崛起情況與八年前的前國務卿喜萊莉·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對戰前總統川普迥異。
2016年以來,女性已成為民主黨吸引選民的主因,1973年保障婦女墮胎權的「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被最高法院推翻後,更在鼓勵女性選民方面發揮要角。
柯林頓激勵女性
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 美國婦女政治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Women and Politics,簡稱CAWP)主任魏爾許(Debbie Walsh)表示,「不同於柯林頓,賀錦麗競選總統的路線圖較廣,尤其對手是對抗川普,她和大家一樣在2016年觀察這件事,而川普當年還沒那麼出名。」
川普當選引起女性的激烈反應,尤其是左派女性選民;川普就職的第二天,數百萬名女性在全美各地街頭抗議;兩年後,多位民主黨女性在2018年期中選舉當選國會議員,這場選舉普遍被視為川普執政兩年的公投。
魏爾許說:「柯林頓失勢反而激勵很多女性,我們目睹女性國會議員勝選人數締造歷史新高,目前在國會任職的女性人數也創新高。2020年,我們首次看見多名女性登上辯論舞台。」
川普下台兩年後,他提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2022年在推翻「羅訴韋德案」中發揮關鍵作用;2018年,民主黨在維吉尼亞州的非選舉年選舉中有所突破。
拜登總統7月21日宣布退選後,賀錦麗的競選活動在各方面顯現強勁的女性勢力,約4萬人參加「非裔女性得勝」(Win With African Women)7月22日的活動,表態支持賀錦麗;7月25日,逾10萬人連署「白人婦女支持卡瑪拉」(White Women for Kamala)的號召。
大選打破性別歧視
與會的北卡羅來納州進步組織執行董事潔斯‧喬萊特(Jess Jollett)說:「過去七年間,我們看到一場真正的運動,其宗旨是在建立一個女性組成的多元種族聯盟,她們努力保護彼此。」
國會山莊報分析,賀錦麗身為女性,肯定會遭受特別的批評,而共和黨人已示警,這可能是失敗的策略。
眾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及其他共和黨領袖告訴同僚,別以多元、平等和共融(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簡稱DEI)相關措辭攻擊賀錦麗。
近年來,共和黨人持續抨擊DEI,但共和黨此次選舉也積極爭取非裔選民的支持,因而在撻伐賀錦麗時必須拿捏分寸。
強生說:「此次選舉關乎政策,而非人物,這與賀錦麗本人、她的種族及性別無關。」
長期觀察政治的分析師一致認為,共和黨人需要著重政策,避免性別和種族歧視。
前第一夫人蘿拉·布希(Laura Bush)的幕僚長安妮塔‧邁克布萊德(Anita McBride)說:「我希望人們能像對待每一位總統一樣,評斷她的角色、誠信、政策和工作能力,無論男女,我希望現在的我們可以超越這點。」
邁克布萊德表示,「領導階層人士曾說,不要追求性別和種族。這不是此次大選的重點,也不該是任一場選舉的焦點,還有更多利害關係,攸關國家政策的未來和方向。賀錦麗正在討論這點,共和黨人也該跟進。」
賀錦麗具牙買加和印度血統,她成為副總統時打破重重障礙,若她當選總統,也會再次突破天花板。
曾角逐共和黨總統初選的美國駐聯合國前大使海理(Nikki Haley)日前接受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回應共和黨議員對DEI的評論時說,「我們談的是一位自由派參議員,她並未締造多大成就,不需要談論她的外表或性別。」
除了政治領域,賀錦麗因為沒有生小孩,而在家庭層面遭受批評。
前總統川普的副手、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范斯(JD Vance,前譯萬斯)曾在2021年的影片中嘲諷賀錦麗及其他未生育的女性政治人物是「沒有子女的貓夫人」(childless cat ladies);賀錦麗雖沒有親生子女,但她與丈夫及丈夫和前妻生下的兩個孩子共組家庭。
仇女言論遭砲轟
部分女性對范斯的仇女言論感到憤怒,其中反詰聲量最大的便是好萊塢影星珍妮佛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
一位共和黨策士認為,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可能面臨的弱點在於民主黨與男性選民相關議題。這名策士說:「目前的問題不是『川普是否必須擔心嚇跑女性?』這輕而易舉,癥結點在於『卡瑪拉會嚇跑多少人?』但若她善於拉攏少數族裔選民,她2019年就不會在愛阿華州初選前退出。」
共和黨策士艾琳‧裴瑞恩(Erin Perrine)說:「綜觀歷史,我們發現女性選民總是批評女性候選人最嚴厲的群體;身為女性,我們深諳女人是最難說服的選民群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