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大都會」血虧…大導柯波拉夢想敗給現實

娛樂新聞組
「大都會」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前左)與男主角亞當崔佛(Adam Driver,前右)在拍攝片場。(取材自IMDb)

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這位以「教父」(The Godfather)系列和「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名留影史的大師,無疑是好萊塢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之一。然而,他最新的作品「大都會」(Megalopolis)卻沒能延續他的輝煌歷史,反而成為他職業生涯中備受爭議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製作歷程充滿波折,從資金問題到媒體爭議,再到市場反應的不佳,都讓這位85歲的大師面臨重重挑戰。

「大都會」是科波拉籌畫了40年的夢想項目,他投入了1.2億美元的製作費,並為此賣掉了自己經營多年的葡萄酒莊園股份。然而,這樣的大手筆投資並未換來票房上的成功,首映周末,「大都會」票房只有400萬美元,遠低於業界預期的500萬美元;截至10月9日,全球票房只有940萬美元。相比之下,同一天登場的動畫電影「荒野機器人」(The Wild Robot)首映就獲得3500萬美元票房。對於「大都會」如此龐大的製作成本,這樣的成績幾乎可以確定是一場商業災難。

影評冷冰冰 觀眾給分D-

與票房表現相呼應的,是來自媒體與觀眾的負面評價。在知名影評網站爛番茄上,「大都會」的好評率不到50%,成為業界所謂的「爛片」,更糟糕的是,觀眾的反應也極其冷淡。根據Cinemascore的評分系統,觀眾給予這部電影罕見的D-評分,這是該系統的最低評價之一,D-評分在影史上是極少數電影才能「獲得」的「殊榮」,通常是恐怖片比較容易被評這種超低分,例如2018年超自然恐怖片「瘦魔人」(Slender Man,又譯「瘦長鬼影」)、改編自日本「鬼水怪談」的「鬼水」(Dark Water)和「厄夜叢林」 (The Blair Witch Project,又譯「女巫布萊爾2」)等。

「大都會」在「爛番茄」網站的新鮮度和爆米花指數皆不及格。(爛番茄網站截圖)

儘管如此,過去也有導演在評價不佳的情況下,經過時間的沉澱,作品洗刷汙名獲得重新評價,例如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的「鬼上門」(The Ninth Gate,又譯「第九道門」)和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科波拉的「大都會」是否也能隨著時光的推移被重新審視,仍是一個未知數。

然而,「大都會」受到媒體的質疑與攻擊未曾間斷,據澎湃新聞報導,早在該片參加坎城首映禮的數天前,英國「衛報」刊出一則爆炸性報導,稱導演科波拉「在拍攝現場強行親吻一些上身赤裸、衣著暴露的女演員」,藉口則是「為幫助她們進入狀態」。該文引用匿名人士的爆料,抱怨這位老導演缺乏職業素養。

儘管「大都會」的製片人和副導演迅速為導演辯護,稱這一舉動只是為了營造拍攝氛圍,並無不良意圖,但這場爭議迅速升溫,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綜藝」緊接著在8月再報導另一位群眾演員勞倫帕戈內(Lauren Pagone)將科波拉和製片公司告上法庭,指控他在拍攝期間不當親吻和觸碰,描述當時感覺「猝不及防、大感震驚、超級怪異、整個人都不舒服」,並要求經濟賠償。

對此,法蘭西斯柯波拉在媒體採訪中公開否認指控,並表示這些報導是媒體故意破壞他新作上映的一部分。他認為,這些攻擊是有心人士想藉此證明他會失敗。科波拉8月底接受「滾石」雜誌採訪時,強調「這一切都很荒謬,看看『衛報』那篇文章的發表時間,就是在我們的電影即將在坎城首映之前。他們純粹只是想破壞這部電影。」

至於背後的更深層意圖,科波拉認為那是對他這種特立獨行者的懲罰。「好萊塢有一種普遍傾向,也就是說,如果你遵守我們的規則,你就會有更大的成功機會。而我這個人,向來就不遵守他們的規則,所以他們會說,你瞧,他這人一定會失敗的。」

發行陷困 營銷又失誤

「大都會」上映前的宣傳過程同樣波折不斷,該片在坎城影展上舉行了專場放映,但幾乎無人問津。最終,與科波拉有長期合作的獅門影業成為了該片的發行方,然而,這一合作條件對科波拉而言相當苛刻。澎湃新聞報導,獅門影業不用承擔任何營銷費用與製作成本,僅需要從最終票房中分出部分利潤,換句話說,無論「大都會」的票房如何,獅門影業都不會虧錢,而科波拉本人則需自擔所有風險。

但是在宣傳過程中,獅門影業也頻頻失誤。8月21日,該公司發布「大都會」的首支正式預告片,試圖透過引用過去影評人對科波拉經典作品的批評,來表達「時間會證明一切」的態度。然而,預告片中一些引用的批評語句被發現是虛構或誤導性的,引發外界的強烈批評,獅門影業不得不迅速下架預告片,並解雇負責預告片製作的營銷顧問。

「大都會」預告片中出現多位影評人對科波拉過往作品的評論,被指是片商憑空捏造。 (取材自澎湃新聞)

這場營銷風波進一步削弱了「大都會」的宣傳效果,讓這部原本備受期待的作品雪上加霜。儘管面臨重重困難,科波拉仍然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他曾在公開場合多次表達自己對電影藝術的熱愛,並強調「大都會」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對於票房的失敗和媒體的攻擊,科波拉表示自己無意妥協,認為這些都是他選擇特立獨行的結果。

從鑲金到票房毒藥?

法蘭西斯柯波拉從影60多年,執導無數經典電影,其中「教父」和「現代啟示錄」更是影史上的不朽之作。「教父」是當年的北美票房冠軍,換算過來,票房相當於現在的8.25億美元;「現代啟示錄」、「教父2」和「吸血鬼:真愛不死」(Bram Stoker's Dracula,又譯「驚情四百年」)也都有相當於如今2至3億美元的票房。

然而,與此同時,他受雇於好萊塢大製片廠拍攝的另一些作品,諸如「鬥魚」(Rumble Fish)、「棉花俱樂部」(The Cotton Club)、「造雨人」(The Rainmaker)票房都不成功,讓電影公司虧損。

特別是在晚年,柯波拉的創作風格越來越個性化,與主流觀眾的需求漸行漸遠,他自己掏錢拍攝的「沒有青春的青春」(Youth Without Youth)和「柯波拉之家族祕辛」(Tetro,又譯「泰特羅」)票房極不理想,其中2009年上映的「柯波拉之家族祕辛」美國本土票房只有51萬美元。

2005年上映的「柯波拉之家族祕辛」票房慘淡。(取材自IMDb)

對於這位85歲的導演而言,金錢似乎已經不再那麼重要。該片在坎城影展首映時,科波拉曾坦言,自己並不在乎子女們能否從他這裡繼承財富,能夠再拍出一部與「教父」和「現代啟示錄」齊名的電影,才是他人生的最大夢想。

(娛樂新聞組整理)

大都會 好萊塢 坎城影展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