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梵谷名畫「鳶尾花」 原本不是藍色的
1889年5月8日,知名印象派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因情緒問題住進了普羅旺斯聖雷米的精神病院。第二天早上,他帶著畫架進入醫院的花園,畫下了「鳶尾花」(Irises),春天盛開的花朵在背後黃色蒲公英的襯托下,格外鮮艷奪目。
藝術網站Artnet報導,梵谷生前潦倒,死後畫作卻廣受世人推崇與喜愛。這幅「鳶尾花」也是如此,不過它的變化是物理上的:如今看到的藍色花朵,在過去是紫色的。
洛杉磯蓋蒂中心(Getty Center)自1990年起擁有這幅畫作,研究人員趁該美術館在2020年關閉時,進行了科學分析,並在於10月1日舉行的「紫外線:梵谷鳶尾花的新視角」(Ultra-Violet: New Light on Van Gogh's Irises)展覽中展示其研究成果。
梵谷的鳶尾花曾是紫色的根據,來自畫家在5月9日給弟弟西奧(Theo)的一封信中,描述了被「這個動物園中各種發瘋或癲狂的人」包圍的生活現實,並說他已開始畫一幅「紫色鳶尾花」的畫。
為了證明此點,研究人員用X射線螢光光譜儀等非侵入性分析技術,揭開了一種名為「天竺葵紅」顏料的存在。梵谷將藍色和紅色顏料混合成紫色,其中包括天竺葵紅,這種顏料對光線極為敏感,曝曬後會大幅褪色;隨著時間流逝,紅色幾乎消失無蹤,只留下斑駁的藍色。
為了說明變化的過程,蓋蒂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幅數位重建畫作,以展示鳶尾花最初的樣貌,紫色花瓣與金色花蕊間的顏色對比更強烈。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在畫作左下角厚重的顏料中有粒毬果花粉,它很可能來自聖雷米花園中的笠松,每到春天雄毬果會釋出花粉,讓雌毬果受精。
蓋蒂的文物維護專家派特森(Catherine Patterson)表示,這項研究的重建讓他們能以新的角度來看待「鳶尾花」,並能更好地欣賞藝術家的創作意圖。
「紫外線:梵谷鳶尾花的新視角」於10月1日至2025年1月19日在蓋蒂中心展出,更多訊息詳見官網getty.edu。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