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傳真/紐約高線公園、哈德遜廣場 我敢「客串」當導遊

鄭向元
10月起有一隻名叫「恐龍」的鴿子長駐高線公園,哥倫比亞藝術家阿戈第(Iván Argote)這個巨型鴿子雕塑高達16呎。阿戈第以巨鴿象徵人類或會像恐龍一樣消失,但也可能像鴿子一樣留在世界的個角落。(本報資料照)

1971年,我從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院都市計畫研究所學成後,無縫接軌地開始在紐約市政府都市計畫局交通處服務,經歷了37年的光陰,直到2008年退休。

在過去15年中,幾乎在同一個時期,紐約市增加了兩個非常特殊的地標及景點:高線公園及哈德遜廣場開發案,位置都是在曼哈頓中城的西邊,又緊緊相連。每年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遊客。

這兩處景點在紐約市政府規畫初期,我都有參與,直到退休後,也一直持續關注其發展。

這十餘年來,我這已退休的老人,成了此兩景點參訪者的「客串導遊」。應邀為不少來自台灣的訪客導覽,先後包括前文化部部長龍應台、前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前高雄市市長陳菊、前台南市副市長張政源、前屏東縣縣長曹啟鴻、台南市交通局訪問團、前交通部部長賀陳旦及行政院「國家人力發展學院」高階領導研究班等。有趣的是,我做客串導遊的新聞還多次上了美國及台灣的報紙及電視。

在高線公園沿路布置不少作品。(作者提供)

高線公園 從廢棄到復興

高線公園是一個由廢棄高架鐵路改建而成的長形都市公園,全長共有1.45哩,由中城的第34街賈維茨中心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 附近, 延伸至下城14街的Chelsea。自2009年開放以來,每年已吸引了50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這個公園,起初是由當地的兩位居民 Joshua David & Robert Hammond在1999年發起改建的。目前為了它的建設,已經花費了近2億美元。資金來自聯邦政府、紐約州政府、紐約市政府和民間的募款。其70%的營運資金皆來自慈善募捐。

比較特別的是,為致力於High Line的維護與再利用,當地居民自發創立了一個非營利性的組織Friends of the High Line。高線公園中,除了設有四季不同風采的花卉 (300種精心挑選的植物 ) 外,更提供藝文展演平台,陳列了許多從各地收集到的藝術品:有表演、雕塑、壁畫或視频。在這裡户外的散步成為一種文化探索。也為這世界級的城市公園,在高出地面30呎的空中步道上,帶來了獨特的城市體驗。

紐約市政府都市計畫局原本就是半學術機構,我們交通處有聯邦交通部的定期撥款,每年皆可為紐約市從事各式各樣交通專案研究,範圍包括街道、公路、公車、地下鐵、停車、計程車、貨運、行人及渡輪等,任職37年間,我曾負責為紐約市完成了30餘項重大交通運輸專案研究。

Chelsa Transportation Study就是我曾負責完成的專案研究之一。因已廢棄的高架鐵路High Line,大部分正好穿越此專案研究的範圍Chelsa區,故我們探討如何善用此廢棄鐵路的各種可行性,並於2002年12月完成研究及提出報告。因此,我對High Line Park的背景及發展相當熟悉。

高線公園為重振曼哈頓西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是當地的地標,更有力的刺激了私人投資。2006年,紐約市政府通過高架周邊地區土地使用分區Zoning的重新修訂後,臨近高架兩旁的開發項目,在短短的時間内,增加了一倍,至少有29個大型開發項目,巳為該地區帶來了20億美元的 投資。新區和公園的組合使這裏成為紐約市成長最快、最有活力的社區。

2015年5月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在公園的南端建立新館,成為高線公園的主要文化中心。

高架鐵路華麗轉身成為公園,是一個從廢棄到復興的城市奇蹟。這一開發計畫造福了社區的繁榮, 把兩旁沒落的街市再度興盛,也大幅度地提高附近的房地產價值。如今,高線公園已成為全世界很多大城市紛紛效仿的典範。

在高線公園可以欣賞哈德遜河全景,以及高樓林立的城市景觀。(高線公園之友提供)

哈德遜廣場 變文化中心

位於高線公園北端的哈德遜廣場開發案,是在範圍較大的 Far West Midtown地區內。

我在紐約市都市計畫局交通處的工作,除每年從事各種都市交通,運輸的專案研究外,也須參加整個都市計畫局都要全面動員的重大規畫專案。Far West Midtown 規畫專案便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個牽動60個市區街廊段的重大計畫,包括zoning土地使用及密度的改變。根據此專案的成果,都市計畫局曾於2001年底發行一本名為 Far West Midtown—A Framework for Development 的歷史性報告,它的結論為現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由於我自始即負責此專案中交通運輸有關的部分,故有幸名列於該報告的Credit page中。

在我們的研究報告中,最重要的建議就是將紐約市捷運系統中的七號地鐵線從時報廣場站(Times Square)延長至此地區。

哈德遜廣場開發案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私人地產開發項目,當年在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市長任内,此地區曾經被規畫為棒球場、足球場,甚至被拿來當作申辦奧運的主場;皆未成功後,才轉換為後來的地產開發。

哈德遜廣場開發的都市更新計畫,是2005年在彭博(Michael Bloomberg)擔任市長時定的案。

哈德遜調車場(Hudson Yard)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城的西側、緊鄰哈德遜河河畔,它是屬於長島鐵路LIRR 的重要設施。最特別的是,整個大規模的建設及商業開發,是建在此調車埸範圍內,一個以7.5億美金所蓋的巨大平台上。 選擇在調車場上方搭建一個平台,使調車場得以完整地被保留下來,在施工期間,火車並可一直不停地在平台下繼續運作,其建築方式已經是土木工程和建築技術的極致,都是工程上的奇蹟。

紐約市著名景點「The Vessel」一度關閉後已重新開放。(記者顏嘉瑩/攝影)

預計在28英畝土地上興建16棟不同功能建築的造鎮計畫,是紐約市自1930年代的洛克菲勒中心計畫以來規模最龐大的都市發展計畫。一片工業用地 ( 鄰近林肯隧道入口的荒地,包括修車廠,停車場,倉庫等 ) 改變成另一重要的市中心。此開發項目能順利推動,主要歸功於前市長彭博的鼎力支持。同時,七號地鐵線延長1.5哩到此地區 ,使這片曾經被孤立的工業用地在短時間内,變成為紐約市的另一個市中心,而成為都市計畫史上非常特殊及成功的案例。

這個開發計畫不僅紐約客期待,也吸引許多國際房地產投資客關注以及其他國家城市要進行都市更新所觀摩的對象。

為了鼓勵開發商到此原先是荒地的新市中心投資,紐約市政府還提供税收優惠和其他便利政策。有關資金籌措方面,哈德遜廣場開發案多年來是全美最大的EB5投資項目,前後兩期共吸引超過2000名華人投資者,共籌得10億多美元資金。卻因不同的原因產生問題,曾造成要求退款的爭議風波。

在此開發區內,熱門景點還有蜂窩狀地標Vessel,創新的視覺與表演藝術中心The Shed,以及Edge觀景台。

The Vessel 是個造型獨特的開放式空間,以蜂巢為概念。它圓形的內部共有154組交錯的樓梯、2500個階梯,連接的80個平台。自正式開放以來,它已成為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景點,每天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雖曾因發生多次跳樓輕生的慘劇,一度關閉後,今年10月又再度開放。

The Shed藝術中心也是哈德遜廣場中的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它是一個文化中心,為各式各樣的原創藝術和各種演藝人提供一個舞台。因它有一個可以移動的屋頂,建築物的外形可以隨着活動的不同而變換。

Edge是一棟比帝國大廈還高的摩天樓,觀景台位於哈德遜30號的100層,是一個突出於建築物立面的露天平台,高1132呎,遊客可以在此看到曼哈頓的全新景觀。

哈德遜廣場開發自2012年起正式動工,集結商業、文化及觀光於一身,其開發規模之浩大、工程之偉大、資金之龐大,相當罕見。

當龍應台、柯文哲地陪

我有幸在退休後,仍能為上述兩個新地標提供導覽服務。其中較為特殊的台灣訪客包括:

1.龍應台:2012年應台灣行政院文化部之託,安排時任部長的龍應台参觀高線公園。我當時還邀請都市計畫局的主任都市設計師凃平子當地陪。

2.曹啟鴻:2013年應紐約台北經文處之託,為屏東縣曹啟鴻縣長及訪問團,舉行一場「紐約市都市規畫經驗及城市空間規畫新思維」講座,並参觀高線公園。我同年回台也在屏東專題演講。猶記1949年,剛由大陸遷台時,我曾在屏東縣東港讀過空軍子弟小學,這也算是我離開該地幾十年後,最珍貴的懷舊之旅了。

3.柯文哲:2014年柯文哲參與競選台北市長時,曾以「國際都會研習之旅」來紐約取經。我陪同柯醫師参觀紐約市政,高線公園也是其中重要景點。

4. 陳菊:2018年高雄市長陳菊率團來紐約參訪高線公園及哈德遜廣場開發案。

紐約市 投資 退休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