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經驗談/膝蓋不適 我做了關節置換
多年前因左膝蓋不適,檢查出「軟骨磨損嚴重」。到2022年關節開始疼痛,走路顯出異狀;年底,骨科醫生認為該注射藥物以減輕疼痛。之後每季注射一次,但到第三個月就疼痛難熬,特別是睡眠翻身時,左腿一伸巨痛襲來,睡意全消。
為此,想著「游泳」或許可以改善,便每周游泳三次,持續數月,依舊夜夜被痛醒,無濟於事。堅持到第四個月,接受了注射類固醇,離開醫院才走到停車場,疼痛便全消。真是神藥,它正是過去我們戲稱的「美國仙丹」(附註1)。
腿突發軟 摔下台階
次年11月,計畫返回台灣,我請醫生提前給我注射了「仙丹」。未料,月中出了意外。下樓時突然右腿一軟,摔下五個台階,門牙撞上地板瞬間口鼻血流如注。那天正好兩孩子都回來,兒子立刻帶我掛急診、陪我去見牙醫;心情之沉重難以言喻,返台計畫自然泡湯。
牙醫當下將已移位的上門牙「歸位」,經過仔細檢查告知無大礙;但因年長,只有等候它們慢慢著根於牙床。當然,嚴禁啃咬等動作,並指導如何清理牙齒等等。兒子不放心帶我去了急診室,經過 X光檢查一切安好。對我這骨鬆患者,這是最大的寬慰。
月底見了家醫,他連連說了幾個摔下樓的病例:有骨折、有縫針,還有癱瘓坐輪椅,更甚者傷及脊椎而身亡,對我只有門牙移位,他深感安慰。(附註2)
家醫很重視這突發腿軟的問題,要我再約復健科。復健師建議了幾項抬腿運動,從此,每天近40分鐘、三次的鍛鍊,成了我的必修課。
奇妙的是,幾個抬腿用以拉伸筋、強化肌肉的動作,數周之後竟奏奇效:左膝窩不再疼痛,還一直堅持到半年後接受「關節置換手術」(附註3)。而術後竟也不曾疼痛,開始新的復健訓練:每天三次,每次半小時,這實在是始料所不及。
術後不痛是大幸,卻也衍伸出另一段插曲。因服用的止痛藥不少,請教醫生後開始減藥,卻在四、五天後排便出現暗黑色;接著胃反酸,食不下嚥,勉強吞食還引起嘔吐。幾天後護士家訪,建議盡快就醫。當天下午進了急診室,檢驗出血紅素下降,必須住院。頭一日僅喝雞、牛肉的清湯,次日,安排照胃鏡,確定是輕度胃潰瘍,並已在復元中。午後接到通知允許出院,忐忑的心才放下。(附註4)
術後頭兩周,有復健師每周三次家訪,觀察恢復狀況、指導復健動作;並有護理人員每周一次來訪詢問狀況,照顧得十分周全。
兩周後拆線,看到膝頭上近15公分長且凸起的傷疤不免心驚,知道一切正常鬆了一口。醫囑傷口尚不能沾水,復健運動必須認真做。
不做復健 這刀就白挨
關於術後復健,早先已聽說:「不做復健,就是白挨這一刀。」有些患者因為術後疼痛難以堅持,錯失了恢復黃金期,膝蓋處的筋骨發生沾黏,之後膝蓋無法伸直,也不能正常彎曲,無法正常行走。這樣的病例還不少見,不可輕忽。
第三周開始,每周去醫院一次參加團體復健,在專家的指導及病友的分享下收穫良多。從抓著助行器挪步,到拄著拐杖跛行,到棄杖而行;行走也從鴨步到愈發穩健,心中滿有成就。
兩個月後回診,骨科醫師仔細詢問情況,並要我彎曲膝蓋,她驚喜於我的彎度超標,我也鬆了一口氣,安啦。至於右膝蓋的不適,醫師解釋:這兩個月完全依靠一條腿,右膝不適乃常態。我清楚應該持續鍛鍊,只有強壯大腿肌肉,減輕膝蓋負荷,才能保住右膝蓋,免做置換手術。
我自省:為什麼膝蓋軟骨會磨損嚴重?想是年輕時,愛穿二吋半的高跟鞋。而教書工作都是站著,又在幾棟教室大樓間上上下下才致使如此。後悔嗎?倒也不曾,畢竟那時年輕,所謂「愛美,不怕寒」。
附註1:
類固醇因為藥效顯著,通常在短時間內就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所以又被稱為「美國仙丹」。不過,不少人對使用仍有疑慮。
附註2:
家醫建議,年長者一般都有肌少症,會出現「突然腿軟」的情況。因此下樓時,必須抓著欄杆、側面對牆,挪步往下移。
附註3:
在「等候」置換手術期間,若膝蓋疼痛無法忍受,而需要注射「美國仙丹」,那手術就必須再延後四個月。
附註4:
服用止痛、消炎等藥物,必須配合胃乳片等,以免傷胃。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2024年秋於馬里蘭)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