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崑曲與我 從小尼姑思凡演到潘金蓮

周怡
周怡飾演「挑簾」中的潘金蓮,受到武松拒絶後灰心喪氣遇到西門慶的故事。(作者提供)

我與崑曲結緣是在2010年的冬天,我初次去看「海外崑曲社」演出。這是我第一次現場觀賞崑曲表演;此前在中國時,雖也對戲曲很感興趣,可是只有機會看到京劇演出和電視上的崑曲演出。之後看了曲社的幾次公演,崑曲婉轉的唱腔,生動的表演,優美的戲文,都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也因此加入了崑曲社。加入曲社後,結識了許多喜歡崑曲的朋友們,更幸運的是遇到了史潔華老師。

看了史老師的表演,我馬上被史老師在舞台上的表演打動了。當時我對崑曲瞭解不多,只覺得史老師曲子唱得十分感人,塑造的每個形象都很生動,甚至連不同的人物演唱和走路的方式都很不同。當時我就決心開始跟史老師學習崑曲。

我跟史老師學的第一齣戲是「思凡」。

思凡的情節比較簡單,就是小尼姑春心萌動,最終逃下山,過著常人生活的故事。沒想到這齣我以為簡單的戲,居然學了一年多的時間。當時覺得自己和史老師都下了很多心血,老師也幫我加入了很多表達情緒的動作,自認一切已經相當完備。但是現在過了幾年,也學了更多角色,回頭看看當時的錄影,覺的自己那時只是學習了一些最基本的動作。大概崑曲就是這樣一個內涵豐富,可以讓人不斷學習和充實的藝術。

周怡認為崑曲婉轉的唱腔,生動的表演,優美的戲文,都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作者提供)

開始學戲之前,直覺已經告訴我學習崑曲一定很難的,但是隨著真的深入學習後,才體會到崑曲的奧妙。跟史老師學戲,是先坐在一起拍曲,學會掌握曲子的唱腔,然後一招一式的學習動作,但誰知這只是一個開頭。史老師會在這個基礎上幫我一遍一遍的打磨動作和表演,第一層動作和情緒做到大概之後,史老師一般會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比如說,史老師不止一次提到,崑曲的動作都是非常圓的和細膩的,不論是身體、手勢,還是唱腔,都要符合這個感覺。這個過程中,我的進步是很慢的,多虧史老師的耐心,我才能堅持學習下去。

我學的第二折和第三折戲是「潘金蓮」這個戲裡的「挑簾」和「戲叔」。

「挑簾」是潘金蓮受到了武松拒絶之後灰心喪氣,遇到了西門慶的故事。這齣戲有比較多的念白和表演,同時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人物。這齣戲的西門慶是小花臉,是蔡青霖老師的行當,我也十分榮幸蔡老師能夠願意陪我演出,對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學習的機會。不僅如此,每次我去史老師家裡學這齣戲的時候,蔡老師經常在在旁邊給一些意見,並經常陪我排練這齣戲,在這些練習中,蔡老師精采的演出也是讓我對這齣戲有了體會。

「戲叔」這齣戲學習的過程也是類似,我和飾演武松的馬思友,幾乎每周日都會去史老師、蔡老師家中一起學習,我們去年在崑曲社內部匯報演出時,在剛學會準備還不充分的情況下曾經演出過一次,在那以後,又經過兩位老師近一年的指導和打磨,我們在2024年4月和11月紀念海外崑曲社成立30周年分別參加了演出。能參加這次紀念演出,同時演出期間也得到了崑曲社其他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和幫助,這也讓我覺得我們覺得十分榮幸。

周怡(左)和馬思友飾演潘金蓮和武松。(作者提供)

京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