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2年 開刀移除「跟骨骨刺」
務農的劉先生常在貨車跳上跳下搬運作物,兩年前開始出現後足跟痛,吃止痛藥未改善,輾轉到到骨科就醫,經照X光發現是「跟骨骨刺」,開刀移除骨刺,才告別疼痛。
台灣七賢脊椎外科醫院骨關節科主任吳宗哲指出,久站者、有行走運動傷害的人、體重過重者、足部結構異常者等,都是跟骨骨刺好發族群,若足跟疼痛超過一周,經休息仍未緩解應就醫治療。
吳宗哲表示,劉先生從發財車跳上跳下的動作,導致他的腳後跟有拉扯感,只要走久了就會疼痛,初期他以為是痛風,吃了止痛藥兩年未改善,才來就醫治療,就診時後腳跟有明顯突起及腫痛,X光呈現腳後跟有長骨刺。
吳宗哲說,這是阿基里斯肌腱過度拉扯引起的骨刺,先給予患者局部注射治療減緩不適,為了一勞永逸,患者決定手術移除了原本突起的骨刺及發炎的肌腱組織,術後石膏保護約一個月,回診時足跟疼痛大幅改善。
「跟骨骨刺」是指在足跟骨下方形成的骨質增生,通常形成在足底筋膜連接到跟骨的位置,患者可能有足跟疼痛、足底灼熱感及腫脹、行走或跑步後疼痛加劇等症狀,部分症狀會與足底筋膜炎相似,但仍有明顯的差異。
提到「跟骨骨刺」治療,吳宗哲說,大部分是採保守治療或是局部治療,少部分頑強性問題則以手術處理骨刺及肌腱。手術有傳統及微創關節鏡的方式,視病人狀況來做決定。
吳宗哲表示,跟骨骨刺術後,若非常配合復健治療,幾乎都能改善原本問題。好發族群為長時間久站者、行走運動傷害者、體重過重者、足部結構異常者,例如扁平足、高足弓等族群。
吳宗哲呼籲,足跟疼痛如果持續一周以上,經適當休息仍未緩解時,建議就醫檢查,盡早介入復健或保守性治療,大部分都能緩解症狀,治療後應適時調整生活型態,以改善生活品質。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