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FBI查手機 亞當斯稱忘了密碼 助理曾偷刪通訊紀錄

亞當斯被聯邦起訴 多位官員、華人民代籲其辭職

醫藥百科/揪出大腸癌 糞便潛血精準度8成

每2年一次做糞便潛血免疫法篩檢已證實,可有效降低晚期大腸癌發生與死亡風險。(圖/123RF)
每2年一次做糞便潛血免疫法篩檢已證實,可有效降低晚期大腸癌發生與死亡風險。(圖/123RF)

想要揪出大腸癌,到底要做糞便潛血檢查還是大腸鏡?在台灣,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免費一次的糞便潛血「定量免疫法」檢查,用糞便來進行大腸癌篩檢,最新研究證實,檢查精準度高達80%,安全又簡單,不需要限制飲食。

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發表一項最新研究,針對台灣逾350萬名50至74歲的民眾,長期追蹤是否得到大腸腫瘤或死亡等資訊進行研究分析,發現透過糞便潛血濃度即可精準預測大腸癌發生及死亡風險,其研究成果可為未來精準大腸癌篩檢提供新方向。此研究成果並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Oncology」上。

潛血濃度高 縮短篩檢的間隔

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陳立昇表示,糞便潛血濃度愈高者,應盡快接受大腸鏡檢查或縮短篩檢間隔,濃度較低者,可考慮延長篩檢間隔。透過大數據分析,確定不同糞便潛血濃度對大腸癌風險的具體影響,糞便潛血濃度可以用來做更好的預防應用。

這項調查可為大腸癌精準醫療提供新策略,研究顯示,低風險族群可延長篩檢間隔時間,進而減少腸鏡檢查次數,避免偽陽性、出血或穿孔等潛在的不良反應。對於高風險族群,可更精準的建議增加篩檢頻率,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同時能使醫療資源更有效配置。

以台灣為例,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大腸癌高居2023年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三名,要早期發現大腸癌不難,每2年一次做糞便潛血免疫法篩檢已證實,可有效降低晚期大腸癌發生風險達29%、降低大腸癌死亡風險效益達35%。

定量免疫法 只對人血有反應

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糞便潛血檢查不僅方便、簡單,且無侵入性,是大腸癌篩檢的重要工具。對於沒有空、害怕大腸鏡的人來說,在家就能完成樣本採集,送交檢驗即可。目前使用的定量免疫法,只對人類血液中的血紅素和球蛋白有反應,翻轉傳統「驗大便不準」的印象。

糠榮誠提醒,糞便潛血檢查精準度高達8成,不過驗出陽性仍要進行大腸鏡檢查,利用內視鏡觀察大腸內層黏膜變化,發現瘜肉與癌前病灶時,可以在檢查當下直接切除或進行組織取樣。他以60至70歲為大腸癌高風險發生率的族群為例,瘜肉生長約5至10年,呼籲50歲以後應定期接受篩檢。

不論是糞便潛血檢查還是大腸鏡,只要定期接受檢查,就能提升預防罹患大腸癌效果。有家族史病例,或是有肥胖、抽菸、大量飲酒、患有糖尿病者要特別注意,如果排便習慣或大便型態改變,應就醫進一步檢查治療。

癌症 腫瘤 福利

上一則

洗頭自然晾乾更護髮?長時間濕潤恐傷頭皮

下一則

醫藥百科/你有瘜肉臉嗎? 6族群易罹大腸腺瘤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