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場邊的童年
童年的生活裡有許多快樂的回憶:在村邊大水溝裡抓泥鰍,在野地上放風箏,在住宅旁的廣場上玩官兵抓強盜……。這段無拘無束的日子裡,少了大人的干涉,沒有安全隱憂,充滿著自由歡樂。然而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地方卻是一處垃圾場。
在我們的眷村小學裡,每日清晨與黃昏都有一段勞動服務的時間。播音室的大喇叭放送著世界名曲,大家各司其職地忙活於自己的清掃任務。我們班上的男生被分派去清理垃圾場,那正是我們男孩子的遊樂場。
我們教室正好座落於一整排平房的最後一間,垃圾場距離教室約一百公尺,旁邊有一長排的高樹做為圍籬,籬外有兩條沒有圍欄的火車鐵軌,一條南下,一條北上。
每天下午四點整,會有一輛南下列車噴著黑煙準時經過我們教室。此時同伴們都很有默契地相視微笑,示意準備收書包。只待下課鈴聲一響,就衝向那片最期待的垃圾遊樂場。
垃圾場中常有不少寶貝:舊的考試卷與書冊、折損的藤鞭、殘破的玻璃、鐵釘、半舊的工具、彈珠、紙牌、壞掉的玩具……。我們不嫌棄這些廢物的品質,而能將其改造,發揮剩餘價值,做出新的用途。
社區裡並無清道夫與垃圾處理機制,一切都要自己動手焚燒掩埋。我們這一群小夥伴也練就了生火燒垃圾的本領,每個人口袋裡都藏有一兩盒火柴,剎那間就能用廢紙片和乾草細枝將火苗養起,然後燒的燒、埋的埋,頗有效能。火燒垃圾的味道是我們每日的期待,因為它帶來無窮的樂趣。
垃圾場附近有許多天然的大樹和農田,還有一大片廣場空地任我們隨意追逐嬉戲。我和同伴們總是相約在這塊屬於我們的地盤裡尋找樂子,編織我們的夢想。
春暖時節,生物繁衍生長欣欣向榮。一顆小小的種子可以長出許多驚喜,可以有滿園的芬芳或是採之不盡的果實。看著大人們在燈下篩檢出已受精的雞蛋,讓母雞去孵小雞。當小雞破殼而出時,能感受那新生命的喜悅。我們偶爾偷偷爬上大樹去察看鳥窩裡剛孵出的小鳥,牠們出生的過程與小雞是如此雷同。當焦慮的母鳥奮力尖叫要驅趕我們時,我們才意識到母愛是不分物種的。
盛夏酷暑之際,晝長夜短,我們不畏酷熱,盡情享受生活。在溫馨平靜的日子裡,處處充滿了活力。走過綠油油的田野,聞著土地的氣息和獨特的草木芬芳。享受陽光的撫吻與清風的吹拂。光合作用沒能讓我們長胖,卻讓我們變黑。到了夜暗時,仰視滿天閃爍的繁星,聆聽遠處的蟲鳴與蛙聲。清風,明月,蟬鳴,雀鳥都讓我們感到無比愜意。我們常趁著天黑,跑到農田水塘旁,捕捉幾隻呱呱叫的田雞。大人們怕有危險不准我們去水邊釣魚,退求其次,等在大雨過後,我們就去收集一條條蚯蚓作為鴨鵝的點心,如此也有些許的成就感。
忙碌的秋天正好是收穫的季節。在南台灣不能體驗樹葉的變色,然而強風還是會把枝葉吹落滿地。大夥兒會收集一些奇形怪狀的葉子和五花八門的彩石,裝在小盒子裡與朋友分享。秋高氣爽的日子裡也是放風箏的好時節,情竇初開的我們總把心儀女孩的名字偷偷寫在風箏尾,寄望秋風把那份特有的關心捎給對方。那份情愫充滿了祝福,不曾有過「秋下一心滿是愁」的感覺。
蕭瑟的寒假裡,步調轉慢,大地萬物皆進入封藏的階段。白晝變短,溫度陡降。我們也不甘心那歡快遊玩的日子被大打折扣。所幸這個季節裡有聖誕節、新年、春節和元宵節。在美食、炮竹與燈火中,歲月和智慧為我們的成長不斷加持。
童年時對自然的學習是無形中發生的,老師只是扮演輔助的角色,我們所擁有的自然知識多半來自生活經驗。我們學會與忙碌的蜜蜂互不侵犯;走在甘蔗園旁時要用力踏腳或打草驚蛇以免危險;我們觀察那掙扎羽翼振翅低飛的鳥兒,體會出暴雨來襲前的低壓空氣;我們也能僅憑外觀就判斷水果是否可口。
火車鐵軌旁也常有一些貓、狗、老鼠、小鳥等的動物屍體,當它們被發現時,多半已死去多時,還有一些已被鷹鴉啃食。師長們說,這些腐屍可能攜帶病菌危害環境。所以,我們常穿過樹叢尋找鐵軌邊的動物腐屍,用塑膠帶裝回垃圾場焚燒掩埋,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力。
窮困的孩子們都知道物力維艱,東西都是用了再用,回收垃圾還可換錢。破舊的衣服縫縫補補可再穿,兄姊穿過的就留給弟妹穿。切下的蔥頭可以重新再長。吃過的芒果核埋入地下便會長出新的芒果樹。用過的酒瓶和醬油瓶可以拿去換糖吃。但是,我們總會留下幾個空瓶子,在初夏時分,帶著裝滿水的瓶子去灌蟋蟀。這些不須花錢的玩意,充實了我們的生活樂趣。
童年的我們也曾使壞,在上學路上經過的農地偶爾順手牽羊,撈取田裡收成後散落的玉米和番薯,藏在書包和衣服兜裡。然後利用課間的空檔,和幾個死黨好友一道去到垃圾場旁烤玉米和番薯,分享那難得的撿來的美味。
再度經過以前的小學,轉眼間已經越過了半個多世紀。我坐在莒光號列車裡,匆匆瞥見舊時的場景。學校已經蓋了大樓。垃圾場也不見蹤跡。人物皆非,只留下深深的悵然。從前天天在大自然裡活動,我們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當今的生活環境與以往大不相同。現在的兒童不再玩泥巴、摘野菜、抓昆蟲,雖然學校會安排學生遠足郊遊,探訪自然,但他們無法體會那種時時與自然同在的歸屬感。垃圾場邊的日子讓我的童年回憶充滿甜蜜與幸福。(寄自新澤西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