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日報的美麗邂逅
初來美國時,因為忙於生計,沒有多餘的時間看報紙,所以我從來沒有關心過灣區究竟有多少種中文報紙。知道星島日報是因為星島電台的宣傳,和我公公偶爾會買它來看。與世界日報的緣分源於今年年初,我在家裡第一次看到這份報紙,公公說他平常光顧的那個報刊,當天只剩下這份報紙。
那天晚飯後,我無意中看到茶几上攤開的報紙,有一個「老物件情懷」的徵文,我讀了當天的那篇徵文後,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我要寫一篇關於「電子詞典」的小故事。這篇小短文不用半個小時就完成了,可以說是文思泉湧,一氣呵成。當晚,我就透過電子郵件寄去上下古今版,並附上用手機拍的照片,沒想到第二天早上就收到編輯部的電郵,說我的小短文被錄用了。
這次與世界日報的美麗邂逅,喚醒我心中沉睡已久的文學夢。那篇小短文是我人生中第三篇發表的文章,高中時曾經在地方報刊上發表過兩篇豆腐塊的短文。自小我就酷愛文學,但是在高中文理分科時,由於不喜歡當時的歷史老師,我就選了理科。人生就是這樣有趣,事隔多年,不經意的一瞥,令我重拾我的興趣,開啟了我的寫作之路。
非常認同這句話,「夢想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只要是在路上」。有了「電子詞典」後,我斷斷續續寫了十多篇文章投稿給世界日報副刊,有耕耘,也有收穫。看著一篇篇小短文變成鉛字,我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想起自己初來美國時,為了盡快適應新生活,白天上班,晚上學英文,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不敢去圖書館借中文書看,為的是保留自己學英文的時間和激情。現在,為了寫作,我有針對性地閱讀一些文學作品。
重讀中文書籍,我逐漸發現了中文的文字之美、語言魅力,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說,與世界日報相遇這個契機,激發了我的求知欲,引領我走進更廣闊的文學世界。唐詩宋詞、古典文學、西方文學,文字讓我能夠突破時空限制,與先賢們促膝長談,也滋養著我在現實生活中日漸失落的內心。
因為在世界日報副刊發表了幾篇小短文,受我的影響,我公公現在也喜歡看副刊的文章,他說這些文章怡情養性,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還記得那一天他正在安靜地看報紙,突然間對婆婆大叫起來:「老太婆,你上報紙啦。」原來,那天家園版刊登了我的文章「與婆婆相處之道」。
現代資訊發達,電視、網路各種節目層出不窮,傳統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世界日報從創立到現在,能夠屹立不倒,與其面向大眾,放眼世界,不斷改革,與時俱進的辦報精神有很大關係。除了傳統的紙質報紙,世界日報還有電子版,方便我們從網路、電腦、手機等各種電子媒體閱讀報紙。
拿我較為熟悉的副刊來說,世界日報副刊辦得頗具特色。它成功的原因是貼近大眾生活,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艱深理論;它歡迎廣大讀者投稿,既允許自由創作,也提供主題徵文;它凝聚了一大批喜愛文學的文友踴躍為其投稿,如果一個副刊只是請幾個專欄作家助陣,沒有了讀者的積極參與,也就沒有百花齊放的爭鳴。如果副刊能夠多刊登一些文壇消息,多組織一些文友的交流活動,就更加錦上添花了。
來美國差不多二十年了,與世界日報的相知相遇,還不到一年。生活的忙碌,令我們二十年來擦肩而過,沒有相會,但這遲來的緣分卻是如此美麗動人,懾人心魄。現在,每逢我經過雜貨鋪,看見擺在架子上的世界日報,我都駐足停留一會,心中倍感親切,「嘿,老朋友,原來你在這兒。」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