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薄瓜瓜婚宴菜單含沙茶、桔醬 台女婿用醬料認識台灣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奪金馬最大獎 婁燁卻未現身

知者樂,仁者壽

上世紀八○年代末、九○年代初,政治氣候波詭雲譎,社會風氣浮躁不安,全民經商的大潮席捲著幾乎每一個角落,滿大街「上家、下家」、「合同、回扣」,張口閉口「鋁錠、鋼筋、水泥」,彷彿剎那間都成了豪商巨賈。

同時暗流湧動的,是方興未艾的出國潮,屆時已過不惑之年的我,萌生了留學深造、換一個生活環境的想法,並開始訴諸行動。對於我們的決定,好言相勸的有之,冷眼旁觀的有之,冷嘲熱諷的也有之,畢竟大家都知道美國是年輕人廝殺的戰場。唯有姑公是堅定的支持者,同時不忘提醒我不能草率,要慎重,要充分考慮到各種困難和後果,一旦做出決定,就「開弓沒有回頭箭」,勇往直前地去實現目標,他會盡他的能力來幫助我們。

他如此說,也是如此做的。不但在精神上給予我們極大的支持和鼓勵,還幫我們解決了當時最為棘手的經濟擔保問題,可以說他是我能實現出國留學夙願的最大推手,徹底改變了我們一家的人生軌跡。

還記得我們在獲得赴美簽證後,第一時間去他的寓所告知,姑公和姑婆喜形於色的樣子彷彿就在眼前。姑公執意讓我們在他們家共進晚餐,席間添不少好菜,還特地開一瓶好酒,觥籌交錯中少不了一番語重心長。

負笈海外的前夜去他們家告別,臨了姑公一直把我們一家送到弄堂口,緊握我的雙手互道珍重。對於我們的由衷感謝,他一再誠懇地強調不求任何回報,完成學業是他對我的唯一期望和最好的回報,讓我的眼眶不禁濕潤起來。在異國他鄉求學和討生活並非一路坦途,但有姑公這樣老而彌堅的榜樣在心中,讓我有勇氣和信心面對一切紛擾和困難,處變不驚。因為我牢記姑公經常掛在嘴邊的人生信條:萬變不離其宗!

去國十年後首次回國,姑公熱情接待了我,堅持要我每天到他家就餐,讓我這個在上海已舉目無親的海外遊子,有了回家的感覺。這也是我一生中與姑公接觸最為頻繁和密集的一段時光,飯後是我倆促膝交談的溫馨時光,他大部分時間扮演的是神情專注的傾聽者,饒有興趣地聽我講訴這十年來,我們一家在異國他鄉的點點滴滴,不時發問,事無巨細。說到艱辛處,他會扼腕嘆息;有趣處,他會釋懷大笑;成功處,他會身臨其境般發出讚嘆。他口中喃喃自語最多的是:「太不容易了!」年近九十的他,還帶著大病初癒的我四處尋醫找藥,令我感動莫名。

礙於時空相隔,除了幾次短暫的回國有機會探望姑公,平時透過逢年過節時的電話聯絡,但彼此始終牽掛、關心著對方。姑公每有新作問世,總要想方設法捎一份給我們,分享他的成果和喜悅。記得最後一次視頻通話,是在上海疫情封控時期,屏幕上的姑公神情大不如前,沒說幾句就顯頹唐倦態,遂草草結束了通話,心中有不祥預感。不久就傳來了噩耗,我們全家悲痛不已。

姑公一百零六年的人生,完美詮釋了何為「知者樂,仁者壽」,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榮辱不驚、處世豁達、自強不息的好榜樣,將激勵我們一生。可以告慰姑公在天之靈的是,我們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作為第一代移民,在與生活的搏擊中沒有敗下陣來。

至今我家客廳牆上,依舊掛著姑公贈送給芬芬的墨寶,蒼勁的書法,飛揚的文采,見字如晤。姑公的精神永遠與我們同在!(下)

疫情 簽證 移民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華裔律師鐘宜珍首部小說「山東的女兒」改編家族史 獲紐時推薦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