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這科別工時正常、壓力小、收入高 醫學生搶進

吳慷仁赴陸發展後返台參加金馬獎 首曝回歸心聲

美國賀卡禮儀文化(上)

一九九五年出版,專門設計給父母慶祝已成家兒子的賀軒生日卡,裝幀成十六頁圖文並茂的精美手冊,內文娓娓道來育兒的點點滴滴。
一九九五年出版,專門設計給父母慶祝已成家兒子的賀軒生日卡,裝幀成十六頁圖文並茂的精美手冊,內文娓娓道來育兒的點點滴滴。

無論是寄出還是面交,每年起碼寫幾張卡片給身邊的親朋好友或同事客戶,是美國人的生活禮儀之一,尤其是家族人丁興旺者,更可能是每個月都要關照的、一件看似瑣碎卻不容馬虎的任務。

賀卡禮儀不講輩分,並不只有身為晚輩才必須作禮貌性的關照,更發現作為保守而傳統的美國長輩在這方面毫不敷衍,包括對晚輩們也是,子女兒孫甚至姪甥親戚無論生日、畢業、就職、結婚、迎接新生兒,乃至熟知的聖誕節,會有一串要送卡片的名單,並有可能隨著年紀愈來愈長。在觀念上,賀卡在親人之間向來是一款表現關愛和聯絡感情的道具。

經常和洋人打交道,或處於能接觸較多美國人的工作環境,會發現美國人肯花上兩、三塊甚至六、七美元的預算,去買一張卡片送人。而伴隨著這張卡片,還可能包括一份禮物,或者更多其他名堂,譬如請客吃飯,甚至附加張羅一個派對。

除了透過郵寄聊表祝賀心意之外,賀卡的功能,是替代送禮者作出非常正式的發言祝賀,既是門面,也是禮物的一個組成部分,且多有講究。因此,美國人才會有這樣的習慣,當收下禮物的同時,在送禮人面前親手拆開禮物,並且還要宣讀卡片上的字句。送禮人的這份心意,收禮者以公開透明的方式來接受,並予以當面致謝。

這一套強調了儀式感的過程,有時卻會因送禮對象對美國文化的理解程度,而出現不同的解讀和反應。譬如,當禮物太「輕」或不合適,甚至過於怪異而帶來尷尬。或者,在不是每個人都送禮的情況下,把在場賓客都統統叫過來圍著「開箱」,對所有空手赴會的賓客們來說,未免有暗示他們失禮的嫌疑。

賀卡既然代表了送禮人的祝賀,其實量身打造最有心意,送自己製作的卡片,連卡上的句子也是自己「發心」寫出,倍感貼心和誠意。然而美國這樣的資本國家,總有些人的創意與生意頭腦能延伸到財富滿貫、甚至「富過三代」的境界,同時更將卡片經營成了生活文化的一環。

美國卡片龍頭「賀軒」(Hallmark)已是近百年的老招牌,創始人喬伊斯·克萊德·霍爾(Joyce Clyde Hall)年幼喪父,高中輟學負擔家計。非常有生意頭腦的霍爾,八歲就開始從事上門兜售的推銷買賣,十五歲即夥同兄弟合資購買明信片圖樣,轉售給地方發行商和經銷商,二十四歲擁有了自己的印刻店,專門設計並印製卡片販售。

卡片不占空間而又人人負擔得起,且時不時用得上的實用特性,曾是非常熱門的一款推銷「帶貨」產品,盒裝空白賀卡作為一份「禮物」的概念,早在美國上門推銷這種商業模式最旺盛的年代業已成形,霍爾家族在其中的推波助瀾有功。一九二八年,霍爾開始以Hallmark品牌名稱行銷他的卡片,以後更發展出了猶如超市規模的連鎖門市部。

賀軒在全球擁有超過兩萬七千名員工,其中兩萬人是美國在地員工,而旗下的創意團隊約共九百人,由藝術家、設計師、造型師、作家、編輯與攝影師組成,每年共同生產超過十九萬張新創卡片、與重新設計的賀卡及相關產品。

很難想像,一張卡片背後,蘊含著多少商機和就業機會。在美國以私人家庭企業發家的賀軒,至今仍保持了家族成員經營的模式,且業務範圍擴展到了擁有私人有線電視頻道的規模,跨足傳播媒體三十餘載。賀軒創始人於一九八二年去世時,其家族資產被估算出約共四億美元(在今年相當於約十三億美元)的驚人數字。(上)

聖誕節 就業 預算

上一則

圖輯╱台灣藝術家董陽孜紐約大都會展出作品

下一則

旅遊見聞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