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從湯普森之死 看醫療保險冰冷邏輯與危機
聯合健保公司保險部執行長湯普森(Brian Thompson)4日清晨在曼哈頓中城希爾頓酒店外遭槍擊身亡,疑似蓄意謀殺。儘管案件尚未破獲,但湯普森之死掀起輿論熱潮,許多人將矛頭指向聯合健保「苛刻」的理賠政策,直指其積怨已久的企業形象是此次悲劇的根源之一。
湯普森之死,社群媒體評論區反應激烈,不少網友冷嘲熱諷:「他進急診室時,保險可以報銷嗎?還是被要求轉診了?」這些調侃背後,是無數家庭因保險理賠遭拒而陷入財務絕境的真實經歷。多年來,患者因昂貴醫療費用被迫放棄治療甚至失去生命,而保險公司高層卻在賺取巨額獎金與股東分紅。這種巨大的反差,加劇了人們對整個醫療體系的不信任。
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以其昂貴且複雜聞名。相比加拿大和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全民醫療保險,美國的系統依賴私人保險和政府運營計畫。即便是最基本的醫療保險,每月也需支付高額保費。例如,在加州或佛州,每月約450元,而紐約則超過600元。然而即使已支付了高額費用,保險公司仍以各種技術性理由拒絕理賠,甚至將必要治療畫為「非必要」來逃避責任。
歐記健保(Obamacare)本意在於降低保險門檻,但事實證明,這更像是一個緩兵之計。保險公司利用法規漏洞,將利益最大化置於患者福祉之上。這種冰冷的商業邏輯使得生命在計算利潤時成為一組數字,理賠越少,利潤越高。
湯普森槍擊案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但它反映了積壓已久的社會問題:當金錢凌駕於生命之上,當企業的逐利行為犧牲普通人的生存權,我們的社會還剩下什麼?儘管槍手的動機尚未查明,但在許多人眼中,這場悲劇並不令人意外——它是一個系統性壓迫下的必然產物。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