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OnAir/向世界講金門故事 華裔導演短片入圍奧斯卡
奧斯卡1月23日宣布提名名單的時候,江松長正在葡萄牙度假,看見時間差不多到了,就點了一杯咖啡在手機上看直播,沒料到親眼見證了歷史性一刻——他的紀錄片「金門 (Island in Between)」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這也是第一次有台灣紀錄片入圍奧斯卡。
▼立即收聽▼
江松長對奧斯卡提名和選片過程並不陌生,他自2017年就成為了奧斯卡協會的一員;然而自己導演、同時是主角、去年九月才完成的片子,最終真的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他笑稱仍是「非常驚訝」、「不可思議」。
「金門」聚焦地理位置特殊的台灣外島,並以導演個人視角出發,試圖探索在如今複雜而緊張的美中台情勢之下,作為台灣人的感受。影片結合江松長個人在三地的成長及工作經歷、歷史資料影音、金門居民的訪談等,編織出一個深入淺出、情緒細膩而詩意的個人故事片。
江松長介紹,自己一直以來都想要向世界講述台灣的故事,但過去屢屢因為台灣在國際上聲量太小,提案不被重視。近幾年來,台灣卓越的疫情處理、台積電發展所代表的科技實力,以及兩岸關係緊張之下的美國介入,都讓世界更加關注台灣,也讓這部影片的誕生有了適宜的土壤。而選擇在金門拍攝這部紀錄片,則是因為金門在兩岸長達20餘年的砲戰過程中遺留下來了獨特戰地景致等,都是台灣其他地方所沒有的,也很好地反映了台灣人如今正經受著的緊張氛圍。
除了個人經歷講述,影片中也有江松長父親在金門服兵役的故事、遊客在金門聽導遊講解的鏡頭、台灣居民大陸配偶討論「小三通」的場景、前金門駐兵故地重遊的片段,等等。這些不同的畫面,是江松長希望展現多元視角的嘗試。但他也坦言,遺憾的是,有一些年輕人受訪時談得津津有味,後來卻聯絡他希望自己的回答不要被放進影片,怕日後如果到大陸發展會受到影響。
江松長表示,自己也十分理解這些年輕人的想法,畢竟與他們不同的是,自己作為三種不同身份證的持有者,有著他們所沒有的選擇權。影片中有一幕,江松長把美國護照、台灣護照、大陸通行證並列放在鏡頭前,講述三重身份背後的複雜性——正如金門夾在美中台角力之中,他自己作為台灣出生、美國長大、在大陸工作過的人,也時常糾結於自己所屬的位置。
影片在紐約時報Op-Docs平台發布、且提名奧斯卡,也達到了江松長拍攝製作這部影片時候的目的:讓更多國際觀眾看到台灣故事。他表示,講述金門的影片台灣人肯定看過不少,擁有多國工作生活經歷的人也很多,而自己決定用英文的旁白講述、並以個人視角出發看金門,就是希望給國際觀眾一個更簡單直接的方式了解台灣,並且引起他們的共鳴。
江松長2017年從美國搬回台灣,一方面是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住在台灣的父母,一方面是意識到想要把更多精力放到講述亞洲故事之上。他坦言,儘管搬回台灣之後仍然各國跑,但是疫情那段時間長期停留台灣,讓他深感漂泊多年的他「跟台灣的關係有進化」,第一次深刻明白,「這是我應該說的故事,這是我應該在的地方」。
未來,江松長也會繼續專注講述台灣故事。「金門」的製片公司是CNEX,一家由兩岸三地紀錄片業者組成的非營利民間文創組織,最近幾年通過「Taiwan Matters」計畫,鼓勵有關台灣的紀錄片製作;江松長作為CNEX每年紀錄片提案會的導師之一,積極幫助紀錄片工作者把台灣故事呈現給國際觀眾。至於個人展望上,在「金門」的宣傳告一段落之後,江松長會投入個人自傳片的籌備,同時也在物色如何通過更多有趣的角度去記錄台灣。
「比如說,我想要拍一部有關鄧麗君的片子,給對她不熟悉的、國際的觀眾看。她的故事也會是一個有趣的管道,來講述台灣的歷史。」
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將於3月10日舉行。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五部入圍作品分別是,「金門」、「The Last Repair Shop」、「Nǎi Nai & Wài Pó (奶奶跟外婆)」、「The ABCs Of Book Banning」、「The Barber of Little Rock」。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