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感恩節假期提早收盤 道指史指創新高…今年最佳單月

黑五躺在家血拼 行動裝置下單達1281億元超桌機

醫師的話/大腸肛門癌 每年增10萬新病例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大腸肛門癌的五年存活率,對初期的患者來說高達91%。(圖/123RF)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大腸肛門癌的五年存活率,對初期的患者來說高達91%。(圖/123RF)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 American Cancer Society)數據,大腸肛門癌(Colorectal Cancer,也稱大腸直腸癌)是很常見的,每年大約10萬例大腸癌新病例(男性5萬4000例、女性5萬2000例。同時,肛門癌約有4萬6000例新病例(男性2萬7000例、女性1萬8000例)。也是癌症死亡病例中,除了肺癌之外,第二常見的病因。

Q1:大腸肛門癌和年齡有關?

A1:一般來說最常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但是自從1999-2020年以來,在大腸癌方面,15到19歲的青少年的患病者增加了兩倍。20到24歲年輕人增加了185倍。若是以大腸肛門癌來看,10到14歲兒童的發病率增加了500倍。15到19歲的肛門癌增加了300倍。

Q2:為什麼會有大腸肛門癌?

A2:致病因子很複雜,多半與遺傳基因、飲食習慣、生活型態、長坐不動、身體肥胖以及其他慢性疾病有關。近年來年輕患者增加,可能跟乳頭狀病毒HPV以及肛交有關。

Q3:怎麼知道患了大腸肛門癌?

A3:最明顯的警訊是發現排便習慣改變,出現腹瀉或便秘的情形,大便時發現新血或舊血。腸胃腹部持續的出現不舒服的感覺,揉痙攣、脹氣或疼痛。另外排便時出現黑色、鬆散、黏稠或者是柏油狀。總是感覺腸子沒有完全的排空。另外時常感覺身體疲倦和虛弱,除了有缺鐵性貧血之外,還有就是不知不覺的體重減輕了。若是發現糞便如鉛筆狀,長且細,很可能表示腸道因癌細胞腫瘤而變窄,所以糞便出現扁平或帶狀。

Q4:大腸癌大便氣味不同?

A4:有的研究發現,糞便氣味改變可能是癌症的先兆。然而真正因為癌症引起的情況很少見,多半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所引起的。

Q5:大腸肛門癌患者的預期壽命多長?

A5: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五年的存活率若是對初期的患者來說高達91%,若是已經擴散第四期的話只有13%。

Q6:大腸肛門癌可以治癒?

A6:如果癌症細胞局限於腸道內的時候,一般去做手術再加上化療、免疫性療法或者是輻射線治療。然而手術後的復發才是一個最主要的問題,也是患者死亡的最終原因。有一位第四期的女患者貝斯菲利普,在2007年在piedmont Fayetteville hospital接受治療,目前安好。

Q7:大腸肛門癌如何檢測?

A7:一般來說血液並不能直接診斷,只能檢查紅血球的數值,用來判斷是否有貧血的現象。另外再做侵入性大腸鏡檢查之前,通常先使用CT (電腦斷層掃描)。

一般大腸鏡的檢查是在手術室麻醉之後完成。檢查之前需喝一天流質,然後用清腸藥水。手術中若發現有異尋常的地方,就會取樣,手術過後,在恢復室休息即可回家。

至於肛門癌的檢查,醫師戴上手套,探入病人的肛門和直腸,感覺是否有任何硬塊或腫瘤,如有需要會使用肛門鏡,發現異常病態的時候就會活檢取樣。

Q8:身高和腰部脂肪厚度,與大腸肛門癌有關?

A8:雖然在歐洲的研究認為,身材高大或肥胖的歐洲血統的人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較高,可是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癌症發生的機率可能還是以先天的基因和家族史有關,特別是身高與癌症的風險相關性的說法有些牽強。

Q9:阿司匹靈可以預防發生和進展?

A9:根據最近腸胃科研究人員的報告,每天服用阿司匹靈(Aspirin)對右側結腸直腸癌的影響比左側患者的效果更明顯。但是阿司匹靈也有副作用,每天服用也許會導致腸胃出血,因此必須與醫師討論之後才能服用。

Q10:2024年治療的新訊息和展望?

A10:首先研究確切顯示二甲雙胍 (metfomin) 除了可以控制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數外,還能降低罹患大腸結腸癌的風險。

原來研究中表明,二甲雙胍可以改變標靶基因的 microRNA 水平,從而減緩結直腸癌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綜合分析顯示,二甲雙胍能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大腸腺瘤、晚期腺瘤和大腸直腸癌 (CRC) 的發生率。

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腫瘤專家Dr.Cercek,於6月5日的最新報導,免疫治療藥物可在無需手術的情況之下,可能百分之百「治癒」晚期肛門癌。

因為有一些大腸直腸癌患者存在基因突變,導致他們患有MMR缺陷/MSI 高腫瘤。換句話說就是大腸肛門腫瘤被歸類為錯配修復mmr缺憾者大約占10%到15%。這些人,體內的DNA缺乏修復能力。據報導此種抗癌新藥對這類肛門癌患者成功率高達100%。

另外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導致牙菌斑的細菌可能是導致大腸肛門癌抗藥性的罪魁禍首。在研究中測試的50%的腫瘤中發現了這種特殊的細菌,它似乎可以保護腫瘤細胞免受抗癌藥物的侵害。

大腸肛門癌篩檢的最新建議: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有大腸肛門癌風險的人,從45歲開始定期篩檢,包括體檢和手檢。另外每10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

每五年進行一次CT和每五年做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

身體健康且預期壽命超過十年的人,應繼續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檢直至75歲。

對於76歲至85歲的族群,應根據個人偏好、預期壽命、整體健康狀況和先前篩檢歷史來決定是否接受篩檢。

85歲以上的人不應再接受大腸癌篩檢。

(作者為大華府地區執業醫師)

癌症 腫瘤 癌細胞

上一則

旅遊/深含底蘊 平遙古城淘寶記

下一則

城市傳真/遊芝加哥 CityPass好玩又省錢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