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双子「臺灣漫遊錄」英文版獲美國圖書獎 台灣作家第一人
台灣作家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20日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s)大獎,楊双子表示,她寫作是為了回答「台灣人是誰」這個問題,書寫過去為了走向未來。書中透過相知相惜的兩位女性,呈現上個世紀30年代台灣社會景象。
「台百年來面對侵略強鄰」
第75屆美國國家圖書獎於美東時間20日晚間在紐約舉行,楊双子「臺灣漫遊錄」英文版Taiwan Travelogue,獲得翻譯文學大獎,英文版由金翎(Lin King)翻譯,Graywolf出版社於今年11月出版,「臺灣漫遊錄」是第一本台灣文學作品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中文版是由春山出版社發行。
楊双子發表得獎感言時說,100年前台灣人對日本說「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100年後,台灣人對中國人說同樣一句話;這100年來不變的是,「我們一直面對著身邊有強大而且具備侵略性的國家」。
「書寫過去是為走向未來」
楊双子上台領獎時表示:「有些人會問我,為什麼要書寫100年前的事情,我總是回答,書寫過去是為了走向未來。」
「臺灣漫遊錄」虛構了一個日本帝國時代的女性旅行者和她的本地翻譯在台灣的遊歷故事,並借她之口,把台灣早年的美食、風土人情以及人物情感等內容包裝在虛構主角的日記中呈現,甚至把這個虛構的人名署在了作者欄中。由於以假亂真效果太好,在台灣出版後,很多讀者真的認為此書是日本珍貴歷史檔案的重新創作,一度引發熱議。
「敏感概念只能文學表達」
作者楊双子在這種層層嵌套的布局中,將自己對於台灣殖民歷史的反思以及同性主角之間的細膩情感詳細表達出來。「紐約時報」的書評指出,用「俄羅斯套娃般層層堆疊的敘事」探索殖民權力的各種形式,以及其所塑造的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關係。
楊双子表示,台灣作為一座夾在日本和中國兩大帝國之間的土地,長時間受到來自兩方的深刻影響,而由於當代政治歷史以及國族認同的複雜性,「殖民」在台灣至今仍是一個一定會受到某方抨擊的敏感概念,因此「有些話只能通過文學去表達」。
她認為,殖民最基礎的形式,是在外來群體對本地群體之間,透過政體管制的方式將上下不平等的關係予以體制化。從這個角度看,日本帝國對台灣的統治當然是殖民,台灣漢人對原住民的凌駕也是殖民。至於清帝國甚至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治理,至少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也被認為是一種殖民。
楊双子19日在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表示,她對於國族身分認同的反思始於2008年「野草莓學運」,並在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走向成熟。隨後,她與妹妹便決定開始創作歷史小說,並研讀了大量有關日治時代殖民歷史的學術資料。在妹妹不幸過世後,她自己繼續書寫殖民大時代下的個體故事,出版於2020年的「臺灣漫遊錄」已是該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她所用楊双子筆名,也代表妹妹與她兩人。
「書寫為回答台灣人是誰」
不過,楊双子也強調,在當今台灣,新的國族共同體已經形成,無法再細分到底是「誰殖民誰」,詳細的學術論述只能留給歷史學家去釐清。作為文學創作者,她希望藉由歷史的視野去尋找一個「最大公約數」,在相對得到公認的日治時代被殖民歷史中,用自己的視角去講述自己的故事和思考,同時啟發其他人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去講述相同的故事。
楊双子認為,台灣人自己內部的國家認同、族群認同也很不相同。「現在有些人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就像是100年前有些台灣人會覺得自己是日本人。我書寫是為了回答台灣人究竟是什麼人,而我持續的書寫過去是想要迎向更好的未來」。
英文版譯者金翎表示,雖然台灣的日治歷史和本土文化也許不太為歐美讀者所了解,但「殖民」這一概念在英文世界的普世性其實很廣,幾乎所有大學都在教授有關殖民主義的反思。因此,與其他一些本土色彩濃厚的中文作品相比,她在詮釋「臺灣漫遊錄」中對於台灣被殖民歷史的思索時,並沒有遇到很大的困難。
「臺灣漫遊錄」日文版「台灣漫遊鐵道的兩人」今年5月也獲得第10屆日本翻譯大賞,是台灣文學作品首次獲得日本翻譯大賞首獎。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