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陸蟒蛇鎖台 農業部立院報告:戰爭存糧至少3個月

記者李人岳/台北23日電

農業部今天提交立法院的報告揭露台灣戰爭時期的糧食計畫,除稻米庫存不得低於3個月存量,另投入農地復耕並優先種植甘藷、大豆及短期蔬菜;為因應海上封鎖漁民無法出海,擴大包含埤塘等處的雜食性水產養殖,台飼料庫存可支持養殖3個月以上。

賴清德總統就任後在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天邀請國防部、國安局及農業部等多個部會,針對因應中共「灰色地帶行動」及「蟒蛇戰略」對台封鎖,如何確保關鍵物資自主、關鍵產業、基礎設施、能源自主、民生物資及糧食、醫療物資等供應作為提出專案報告。

農業部在報告指出,固定每個月盤點掌握重要農產品及農業資材之生產、進出口及庫存情形,評估供應量能以及時調節因應。

以稻米為例,糧食管理法規定稻米必須維持不低於3個月的安全存量,公糧倉庫分別貯存於全台17個縣市、161個鄉鎮,以分散遭受攻擊風險。

之前立委在立院質詢時指出,台去年糧食自給率是30.3%並創18年來新低,農業部長陳駿季當時答詢表示,目前將糧食自給率目標訂在40%。

農業部指出,到今年9月為止,公糧糙米庫存可供至少7個月使用,蔬菜可全年自主供應無虞,禽畜肉類庫存及供應量也可維持供應1年以上。

農業部表示,為確保糧食供應安全,除適時調度釋出庫存外,也規畫調整農漁畜產品生產計畫,積極投入農地復耕,並優先種植雜糧如甘藷、大豆及短期蔬菜;增加臨時屠宰或分階段淘汰飼料效率低落之畜禽;擴大雜食性水產養殖(含埤塘)等。

農業部指出,漁船如無法出海捕撈,飼料魚粉儲放量約可供應養殖魚塭3個月以上需求;若無法進口,養殖漁業將改以天然餌料生產,轉養全年皆可供應生產且對環境適應力強、成長快之雜食性魚種。另可評估活用埤塘環境養殖,增加蛋白質供應。

除了農業部的報告,經濟部規畫針對石油與天然氣增建儲存設備、分散運補地點及加強調度彈性等措施,透過分散、強固及防衛等作為,強化電網韌性,也針對水資源之戰備需求實施擴充,以增進緊急供水調度能力。

國安局在同一報告中指出,近年共軍除了擾台頻次趨於常態,共軍網路空間部隊也鎖定電信、能源、交通等民生領域聯網設備,台持續運用聯合情監偵監控共軍異常動態。

農業部提出戰時糧食計畫,專家認為,必須考量戰爭當下的恐慌性搶購,政府也要確保屆時能順利建置物資統籌與分配機制,因此與通路與民間沙盤推演相當重要。

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表示,假如兩岸發生戰爭,如何確保糧食撐過被封鎖時間?天然氣安全存量天數若只有兩周,能源能支撐多久?目前每月食米消耗量約10萬噸,加上持續種植的稻作,食米存量應大於3個月或更久,但黃豆、小麥、玉米都仰賴進口,政府應要政策鼓勵民間穀物業者增加一個月庫存,且庫存成本由政府補助,面臨緊急需要時,政府有優先調動權力,這套機制要先建立。

楊明憲強調,戰爭當下就不會有自由市場機制,政府如何在恐慌性搶購下進行物資統籌和分配就相當重要,非任由民間搶購買賣,伴隨恐慌而來的黑市暗盤交易也要想辦法杜絕,政府更必須和超市沙盤推演在戰時配合政府來進行物資分配,否則緊急情況下一定會很混亂,「還沒戰爭,口罩和雞蛋都能搶了」。

因應台海可能發生戰事,農業部提交立法院的戰爭時期糧食計畫揭露,除稻米庫存不得低於3個月存量,另投入農地復耕並優先種植甘藷、大豆及短期蔬菜。(本報資料照片)

陳李農改團隊執行長李武忠表示,糧食夠與不夠的重點在於老百姓預期心理,還沒發生戰爭的評估自然足夠,但當環境改變時就會出現恐慌性採購和囤貨,因此戰時糧食供應鏈、運輸暢通等也都要納入考量,分散庫存也要嚴密的沙盤推演,畢竟戰爭的因應與一般危機完全不同。

農業部 共軍 天然氣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