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喝鮮奶…荒腔走板的政策災難

聯合報社論

從蔡政府的「班班有冷氣」、「生生有平板」,到賴政府的「班班喝鮮奶」,民進黨政府推出一堆校園政策,每一項看起來都是美意德政,卻屢屢造成校園執行災難。最近為了「班班喝鮮奶」跳票,立委批「校校在等待」,教育部長鄭英耀幾度被問得語塞,仍然不敢承諾何時能讓學生都喝到鮮奶。

讓孩子享用在地鮮奶,補充營養,搭配食農教育,當然是美事。但「班班喝鮮奶」政策,最初不是因為學生營養不足,而是明年紐西蘭進口鮮奶降為零關稅,為減少對本土酪農衝擊,農業部編了4年44億元台幣預算,自9月起提供學童每周兩次喝鮮乳機會。學童補鈣又助農,看起來像是雙贏政策。但開學超過一個月,只有11個縣市學童喝到鮮乳或保久乳,而且衍生出諸多問題。

鮮奶保存不易,學校普遍缺少冷藏設備,八成學校改選保久奶,「班班喝鮮奶」變成「班班保久奶」,甚至導致保久奶供應不足,全台大搶貨。「班班搶保久奶」卻讓保久奶應聲漲價,消費者首遭波及。不過,許多學生不適應保久奶味道,也有學校因保存空間有限,鼓勵無法現場喝完的學童把乳品帶回家,結果又變成「家家堆保久奶」,而這全都是老百姓的納稅錢埋單。

「班班喝鮮奶」初上路,就顯示可能達不到照顧本土酪農的立意;業者反而擔心,一旦學童習慣保久奶口味,將變成為進口保久奶舖路。而且政府採購價格低,得標廠商都是大乳廠,小品牌乳廠沒能力承接,照顧本土酪農的目的成了天方夜譚。更麻煩的是,以學童為主的羊奶市場已經遭到「斷頭式打擊」,各地都出現取消訂購的狀況。紐西蘭免關稅奶品還沒進口,本土羊奶業者先因政府政策受害。

「班班喝鮮奶」也給學校帶來行政災難,不但增加老師行政負擔,全然背離教育部期待的行政減量目標;鮮奶的配送保存,也可能讓學校陷入食安風險。許多老師疑惑,農業部支持酪農的任務、衛福部補充學童營養的責任,為什麼都丟給教師承擔?教團主張改發鮮乳券,別再讓學校淪為政策提款機。

「班班喝鮮乳」政策涉及農業部、教育部和衛福部,但顯然是「先有口號,後有想法,找不到做法」。各部會自行其事,缺乏溝通與配套,以致政策上路,狀況百出。農業部把學校當成農業政策消化工具,教育部不能堅持教育專業,拋棄行政減量承諾,加上中央和地方溝通不足,美意政策都成了校園災難,更別提照顧不到酪農,反而先傷害本土產業。

正如「班班有冷氣」讓學生不必揮汗學習,也讓一些產業受到照顧,卻增加各校電費負擔,且違背政府減碳目標。「生生有平板」要提升學生數位學習能力,降低城鄉數位落差,卻無配套數位教育規畫與想法,偏鄉開機率偏低,「平板成樣板」。連小學生都能洞悉學校政策的虛矯,這是什麼樣的教育示範?就連「班班吃石斑」也曾「班班缺石斑」,最後草草收攤。未料政府沒學到教訓,繼續製造「班班喝鮮乳」亂象。

因應紐西蘭乳品2025年進口零關稅的衝擊,農業部與教育部推出「班班喝鮮奶」政策,預計4年編列44億元台幣經費。(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外鮮奶每公斤價差可達21元台幣,國產鮮奶如何能敵進口鮮奶?但11年前台紐簽署經濟合作協定時,農業部就知道本土酪農會遇到的困境,卻完全沒有作為,等到大限將至,才倉促應對,讓小學生喝鮮奶救酪農。「班班喝鮮乳」政策亂象不是個案;政府口號永遠比實際政策跑得快,等到政策上路才發現紙上計畫千瘡百孔,亂成一團。卓榮泰內閣還不趕快檢討整隊,否則必將釀成賴政府的政策大災難。

農業部 教育部 關稅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