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婦糖尿病足潰瘍 夾出10隻蛆

(周宗禎)

糖尿病患者一生中有高達25%機率發生足部潰瘍。奇美醫院提醒民眾,糖尿病引發的潰瘍傷口未妥善治療照護,可能惡化到必須截肢、甚至死亡,是須重視的公共議題。

奇美傷口照護中心傷口護理師黃文佩列舉最近遇到的兩個可怕案例說明。第一個案例是72歲何姓婦人有糖尿病及高血壓,中風臥床多年,因腎臟疾病掛急診。婦人拒洗腎,醫師改採保守治療;發現足部傷口潰瘍嚴重,因未積極處理,傷口出現潰爛、壞死及長蛆。傷口照護團隊接手後,夾出近十隻蛆,半個月每天換藥及照護,婦人最後仍因全身器官衰竭離世。

傷口惡臭 引鼠類啃咬

第二個案例是一名50歲婦人,糖尿病多年,因小中風臥床,平時白天一個人在家,因足部神經感覺及知覺異常,居家環境整潔不理想,老鼠聞到足部異味來咬傷,家人發現送醫,經傷口護理師傷口清潔處理後,傷口逐漸癒合。

黃文佩表示,兩個案例的共通點,都是傷口未確實做好清潔照護與即時就醫,致嚴重潰爛,腐肉、流膿及惡臭吸引蟲類鼠類啃咬,造成惡化。

世界衛生組織預估,2030年糖尿病者全球恐破3.6億人,高達25%機率發生足部潰瘍。

易神經病變、血管病變

黃文佩指出,糖尿病引發足部潰瘍導因有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及感染等。感覺神經病變易致皮膚觸覺較不敏感,皮層紅腫破損較不易發現。運動神經病變會造成受力點改變及足部變形,形成厚繭致足部潰瘍。自主神經及血管病變影響末梢血循變差組織缺血,皮膚易受損。病人白血球功能不佳,傷口較容易感染且不易癒合。傷口照護需要更費心。

黃文佩表示,2019年國際傷口感染機構(IWII)提出傷口衛生概念,隔年專家共識提出的傷口衛生四個步驟:清潔、清創、重塑、敷料覆蓋。同步發表於國際期刊,強調傷口清潔與抗菌的重要。慢性傷口易有一層細菌群聚產生的黏性生物膜,阻礙傷口癒合,傷口衛生四步驟可移除、抑制生物膜,才能有效預防感染,同時促進癒合。

傷口衛生4步驟:

1、 清潔:徹底清潔傷口碎片、殘留敷料及生物膜。

2、 清創:移除壞死組織、破壞生物膜及去除感染病灶。

3、 重塑:去除傷口邊緣壞死組織及生物膜、刺激上皮細胞生長。

護理師提醒,糖尿病患者傷口照護需要更加費心。(圖:奇美醫院提供)

4、 運用抗菌敷料抑制生物膜再生,維持傷口濕潤平衡。

糖尿病 中風 高血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