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族群術後復健無力? 術前預先訓練強化肌力

NOW健康

現代人想要維持身材而勤跑健身房「撸鐵」,重量訓練(阻力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肌肉生長、鍛鍊肌肉力量,還能預防並改善肌少症。台灣高雄重仁骨科醫院梁峻銘院長表示,對於老年人、手術後病人及肌少症的族群,在進行阻力運動時,搭配血液阻斷訓練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可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在低強度的狀態下模仿高強度的訓練結果,達到事半功倍的增肌效果。

血液阻斷訓練 加速肌肉生成

阻力訓練在肌少症治療與預防中扮演關鍵角色,對於無法承受高重量強度運動的族群而言,BFR是相當合適的訓練方式。梁峻銘院長說明,BFR訓練是在運動前,將止血帶綁在人體的肢體近端,如:手臂、髖關節等大關節處,以減少靜脈血液回流。在此狀態下進行阻力訓練,會限制靜脈血液的輸送,累積代謝廢物,如:乳酸、氫離子等。當鬆開止血帶後,高濃度乳酸會回流腦部,並接收到人體受傷的警訊,刺激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GH)、胰島素等生長因子,幫助人體盡快修復。

有許多研究指出,BFR訓練能顯著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可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有助於肌肉的增長與修復。對肌少症患者來說,其最大優勢是在低於最大肌力20%至30%的情況下,達到類似於高強度訓練的成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訓練模式對於高血壓、心臟病、下肢靜脈栓塞等疾病的族群較危險,訓練過程中會刺激交感神經,導致血壓容易上升,進而誘使心血管疾病的發作。

因此,BFR訓練最好由專業人員從旁協助指導,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訓練帶使用。重仁骨科醫院復健組長陳宗義治療師說明,臨床上在進行BFR訓練前,會先詢問病史、透過風險評估模型確認是否合適,使用前會測量阻斷動脈血流的壓力(Arterial Occlusion Pressure, AOP),以AOP的40%至80%進行訓練。基本訓練菜單為4組運動,每組動作均以單側關節訓練為主,一周兩次,並由專業醫療人員陪伴指導,即時評估訓練狀態。

術前增肌肉量 降低手術傷害

陳宗義治療師補充,每次訓練前除血壓監控外,也需評估身體是否有其他不適狀況。為預防BFR訓練時,因止血帶過緊導致血液循環不良,需由醫療人員在旁觀察局部是否有腫脹、麻木,或出現頭暈等情況。治療師強調,對於肌少症的族群來說,規律執行阻力運動搭配BFR訓練一段時間後,當肌肉量顯著提升,則不一定要搭配BFR訓練,但仍需持續保持運動習慣,預防肌肉量下降。

許多老年人和肌少症高風險族群在接受手術治療後,因肌肉量缺乏、骨質疏鬆、臥床休息等因素,導致術後無法下床活動或步態不穩等情形。梁峻銘院長建議預計接受膝蓋、髖骨關節置換術或脊椎穩定手術的病人,可以在手術前先執行阻力訓練搭配BFR訓練,來增加肌肉量,降低手術傷害。

梁峻銘院長解釋,臨床上病人接受手術治療,手術處約有60%至80%的肌肉會受到影響。若患者本身肌肉質量不佳,即使術後症狀改善,卻得面臨肌肉痠痛不適等問題。多數病人在飽受疼痛之下,根本無心進行運動,在身體不活動的情形下,肌力更難以恢復。因此術前先採用BFR訓練強化肌力,對於術後恢復表現相對有顯著的幫助。

訓練後肌肉痠痛 注意3件事

在接受BFR訓練後,往往會面臨肌肉痠痛的問題,陳宗義治療師強調,民眾在進行BFR訓練後一定注意3件事:

1.適當休息:適當的休息才能促進肌肉修復和生長。

2.觀察訓練部位:平時要密切觀察訓練部位的情況,如有過度腫脹、疼痛、麻木等異常,應立即停止訓練並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3.攝取充足營養:攝取充足的蛋白質及營養素,有助提升訓練效果,促進身體恢復。

當身體肌肉量提升,不僅有助於預防肌少症,可輕鬆應對爬樓梯、提重物等功能性活動,也有足夠肌肉去支撐關節,降低日常受傷風險。

在進行血液阻斷訓練法(BFR)訓練前,醫師會先詢問病史、透過風險評估模型確認是否合適,同時專業醫護一定會伴隨,適時給予協助。(圖/陳宗義治療師提供)

陳宗義治療師宣導,運動會導致肌肉繃緊,因此運動前後的伸展動作有助於舒緩肌肉痠痛,對肌肉的活性也比較好;訓練完後可使用肌內效貼布,幫助增加淋巴回流,減少因肌肉乳酸堆積所產生的痠痛,同時保護肌肉及關節;也可以選擇泡溫水澡來緩解疲勞,但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在泡澡時要注意溫度,應保持在40℃至44℃比較安全,切記泡澡時間不宜過久。(NOW健康https://healthmedia.com.tw/main_detail.php?id=65424)

關節 骨科 心血管疾病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