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受損恐增失智風險 聽音樂最好每60分鐘休息一下
聽覺幫助我們日常生活大小事,走在馬路上須透過耳朵「聽聲辨位」,若沒有好好保養聽力,不僅失去與社會連結能力,也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台灣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劉殿楨表示,保護聽力除了要遠離噪音外,耳內的血液循環也會受到高血壓、糖尿病等共病影響,導致聽力下降,尤其重度聽損的失智風險增加五倍。
聽損若置之不理,會加速大腦萎縮,或產生大腦的病理性變化,例如大腦白質病變。研究發現,失智症風險與聽損程度成正比增加,輕度聽損增加一倍、中度增三倍,若嚴重聽損,失智風險增加五倍;2020年刺胳針醫學期刊一項研究也顯示,失智症的12大風險因子中,聽力受損是第一大風險因子。
劉殿楨指出,65歲以上長者會因為聽覺毛細胞老化,每三人就有一人可能有聽損狀況,生活中除了有漏接電話、社交困難外,還可能因為聽不到交通號誌聲、警示聲等而有較高的危險。
「平常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60%。」劉殿楨建議,民眾使用3C產品時,如果最大音量是10,平常就不宜設定超過6,並且每60分鐘最好休息一下,如果要更謹慎保養耳朵聽力,則應該每30分鐘休息一次,卡拉OK、夜店等高噪音的地方盡量避免前往。
劉殿楨指出,耳朵內有很細的「內耳動脈」,因此全身性的血管疾病,像是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心臟病都要妥善控制,有相關疾病的病患平均聽力都弱於一般人;抗氧化飲食、地中海飲食在動物試驗中都有正向成果,不過人體方面還有待更多研究證實。
高噪音的職場也會影響聽力。劉殿楨說,研究證實機場地勤人員的聽力確實都比空勤人員還要差,因為長期接觸高噪音,已是職業傷害,雖有法規規定,勞工不得在超過85分貝的工作環境超過8小時,並且環境每增加3分貝,時間要更短;若是長時間講電話的客服人員,電話音量不至於誇張到超過85分貝,人講話聲音也有起伏,不像機器是持續大分貝噪音,「噪音暴露」仍是最大的聽力殺手,不可不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