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大腸癌 醫生絕不做5件事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統計,大腸癌(結直腸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見癌症。年輕人罹患大腸癌的診斷率也在近年激增,雖然基因、環境和生活方式都有影響,但及早維持腸道健康,能遠離罹癌風險。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的腫瘤內科醫師兼胃腸癌科主任Ursina Teitelbaum博士,分享他身為腸癌治療醫師,如何避免罹病的原則。
1.不忽略家族史
家族史是大腸癌最強烈的危險因子之一。多達三分之一被診斷出大腸癌的患者,其他家庭成員也患有大腸癌。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說法,癌症在家族中遺傳有幾個原因:基因、共同的環境因素,以及兩者的結合。
因此,了解自己是否有大腸癌家族史非常重要,除了父母、兄弟姊妹,也建議詢問是否有其他家庭成員(包括祖父母、表兄弟姊妹、叔叔阿姨)曾被診斷出大腸癌。如果有一親等家屬罹癌,建議及早開始篩檢。
2.不拒絕或延遲大腸癌相關篩檢
「無論你的生活方式多健康,到達一定年齡時,都需要接受相關篩檢。」Teitelbaum博士說,定期大腸鏡檢查對於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例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的人尤其重要,因為這些疾病會增加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但沒有家族史的人也不能輕忽。
3.不忽略任何奇怪的症狀
留意排便習慣的任何變化,如果你一向排便規律,卻突然出現便祕、便血、伴隨腹痛,建議及時就醫。腹瀉、疲勞、不明原因的貧血,也建議進行相關身體檢查。很多人覺得自己還年輕,忽略罹癌的可能性。
4.不低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超過一半的大腸癌罹病原因,與生活方式有關。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吸菸、飲酒和久坐的生活方式被認為與大腸癌的風險增加關係密切。另外,飲食也是一大重點,紅肉、加工食品如汽水、糖果和餅乾等,都是危險因子。
5.不避諱談論便便
當便便出現異常,例如像鉛筆一樣細或帶血,可能是疾病的線索,不要避諱談論,「便便代表著你的健康狀況,拿出來跟別人討論,可以挽救你的生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