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疙瘩與油鹽炒飯

周愚

不久前,我曾在「上下古今」版寫過一篇敘述我幼年時因逃難和躲避日機的轟炸,住到閩北武夷山區一個名叫天井岩的孤獨山岩小屋裡,每隔一段時間走山路到大約十里外的天星岩的廟裡,捐一點香油錢,向和尚討一點他們自種的蔬菜回來吃的文章。但是並非每次都能討得到,即使討到了,也吃不了幾天。當吃完了又沒有任何菜可吃時,我們賴以度日的,是兩樣東西:麵疙瘩及油鹽炒飯。

所謂的麵疙瘩,是把麵粉用水和成糊狀,用湯匙一匙一匙地放入燒開的水裡煮熟了吃,水裡加一點醬油便算是湯,什麼其他的東西都沒有,一家老小,就靠這樣填飽肚子。

油鹽炒飯則是飯煮好後,鍋裡略放點油,而且油不能放多,因為油是當時極度缺乏的;油熱了把飯放下去炒,加一點鹽,也是什麼其他的東西都沒有,就這樣吃。

在我的記憶中,有時連續三五天,甚至還有長達十餘天,就是靠這兩樣東西果腹。因此當時全家人人都面黃肌瘦,最需要營養、幼年的我,更是骨瘦如柴。

那時我們家有一個老傭人,每隔十天半月,由他來回走十個小時以上的山路,到崇安縣城(現武夷山市)去買幾斤麵或米、半斤或多至一斤豬肉、一點蔬菜、幾個雞蛋回來。最多就只能買這些東西,因為第一是傭人年紀也大了,翻山越嶺,不能負重更多;第二是身為父親的軍人在前線作戰,孤獨一棟小屋與世隔絕,不可能有郵差送信,父親無法匯款回家,家中僅存的一點錢,必須細水長流,如果用罄,就連麵疙瘩和油鹽炒飯都沒得吃,那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東西買回來後,就把豬肉肥肉的部分熬成豬油,澆在剛煮熟熱騰騰的飯上,再加一點醬油拌起來吃,金黃色的豬油渣也是一道美味的菜。現在回想起來,豬油的香味,真是人間美味啊!至於瘦肉部分,則切成絲和菜炒在一起。另外最多兩個雞蛋做一大碗蛋花湯,那種美好的滋味,以現在的標準來說,我想唯有五星級米其林餐廳的大餐差可比擬。十天半月吃上這麼一回,便又是麵疙瘩和油鹽炒飯了。

這樣的生活過了大約一年,聽說日本飛機不來轟炸了,我們才搬到崇安縣城。當時我們並不知道為什麼日本飛機不來了,我長大後才知道,第一是美國飛虎隊來華助戰,第二是留美飛行員學成歸國,並有了F-四十七鯊魚式戰機,有了完全制空權的緣故。回到崇安縣城後,我們的生活才得以略微改善。

這已經是八十幾年前的事了,但我對這些情況記憶猶新,而這些災難,都是日本鬼子加諸在我們身上的。我寫這篇文章,剛逢七七事變八十七周年紀念日,回想往事,真使我感慨萬千啊!

日本 雞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