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與環保

久彌

近日丘引在家園版的一篇「適可而止的節儉」,引起我們亞特蘭大(Atlanta)書香社文友頗多共鳴。我想那是因為我們大多經歷了同樣的生長過程,對金錢的花用很有共識,如今大家的經濟情況都可算是豐衣足食,應該不必再過度節省,尤其現在年紀大了,對自己好一點也是應該的。

但我可能積習難改,覺得又有一個新的環保理由,所以仍然維持節儉的習慣。試想一件物品的製成,其過程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和產生的二氧化碳對氣候暖化所造成的影響,都讓人很難忽視。而後所謂廢棄物和垃圾的處理,不論是焚燒或掩埋,更對地球生態造成進一步的破壞。

其實我也沒有故意要節儉,因為我對物質的需求本來就很低,例如我有很多衣服、鞋帽都穿戴了幾十年,它們仍不顯破舊,我又不須要藉衣服去彰顯身分,再加上我也不追求時髦,所以就繼續穿下去了。此外,我又很懶得消費,買東西一定選購真正需要的物品,買了就走,其他東西即使再琳瑯滿目,我也懶得看,老伴也和我一樣,所以我們沒事不會逛商場。

每年到了購物季,看到百貨商場大促銷,我仍然無動於衷,有時會自認對社會經濟缺少貢獻,甚至自嘲:「美國經濟如果靠我,肯定完蛋了」。但想想這些促銷商品大特賣,如果買了多半是沒必要的無謂浪費,只為了滿足一小部分的消費者;永無止境去追求欲望,只會造成過度消費,想一想我不僅沒有什麼愧疚感,反倒是有不被操弄的超越感。

我們住在亞特蘭大郊外山裡,家中的垃圾都是自己先分類好,運到垃圾回收場按照規定投入分類箱。廚餘部分,我是分散輪流埋在自家樹根旁或花圃裡;喝完的牛奶或果汁瓶罐,在丟棄之前都會先沖洗乾淨,那些水我們也都貯存在一個大罐子當肥料用。

玻璃瓶之類盡量留作各種不同用途,不得已才丟掉;報紙等廢紙和塑膠瓶製品,是無奈丟掉最多的品項。垃圾回收場通常還會分別有一個收舊衣和舊鞋的櫃子,如果那些舊衣和舊鞋能幫到某些人,物盡其用,就能減輕地球的負擔。

我們家還有一些節儉的生活習慣,例如餐巾紙不會擦過一次嘴就丟掉,而是用它把桌檯,尤其盤裡或鍋裡的油汙擦乾淨才丟。我原先認為,鍋盤等用過的餐具反正都要放進洗碗機,何必多此一舉?老伴說減少水管油垢,可以預防堵塞,這話大概沒說錯,我們家的廚房水管,三十年來從沒有堵塞過。

因為我們山裡沒有下水道,各家都是用化糞池,所以我們清洗馬桶時,都盡量少用清潔劑,以免清潔劑殺死化糞池裡可以分解穢物的微生菌,所以我們家至今也沒有像別人說的,每十年和每二十年都要請專人來清理,省錢事小,省麻煩才最要緊。

居家洗手或洗臉用剩的細碎肥皂,黏不上大塊肥皂時,我就留下來。美國超市賣的蒜頭,都是洗乾淨後,把兩個或三個放在尼龍織的細紗袋中,等蒜頭用完後,我就廢物利用,把細碎肥皂集中放在細紗袋中,在開口處紮緊,就會變成像一塊大肥皂,非常好用。

類似小事很多,我覺得對自己和對環保而言,都可說是兩全其美。

亞特蘭大 牛奶 暖化

推薦文章

留言